挤出灰色成本,解开楼市成本利润之谜

2012年10月26日 10:10   来源:齐鲁网   叶祝颐

  陕西省住建厅的一纸“限利令”,再次搅动有关“商品房利润几何”的一江春水。政府、学界、开发商各说各话。北京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认为,商品房成本中的一些“灰色支出”,既难以公开,又无法测量,以致房价虽一路高企,开发商却仍嫌赚得不够。吕随启表示,“如果30%的‘灰色成本’在阳光下被避免了,目前的房价‘打对折’都没有问题。”(10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虽说商品房限利令是好事,但是要限利,首先得算清成本账。而正如吕随启所言,商品房成本中的一些“灰色支出”,既难以公开,又无法测量,以致房价虽一路高企,开发商却仍嫌赚得不够。因此,挤出房价里的“灰色成本”(即我们通常说的腐败成本),廓清房地产市场成本、利润迷雾,十分重要。

  其实,不用吕随启副主任提醒。房地产市场腐败已是公开的秘密。新华社曾连发6篇聚焦房价的“新华时评”,痛批土地财政以及楼市腐败。还有开发商自曝“不行贿难拿工程”、招标程序名存实亡的行业“潜规则”。一位大型房地产公司老总曾坦言:“如果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就能降低15%。”常年在珠三角、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从事房地产运作项目的投资商魏如杰曾向记者透露过“项目运作”囤地的个中奥秘:二至三亿元的项目下来,尽管从长远上看能够纯赚二至三亿元,但前期投入就会超过几千万,加上前前后后给领导送的礼物、红包,肯定要超过一亿元。

  无论是新华社痛批,开发商自曝内幕,还是北大专家说避免灰色成本房价可打对折,都一针见血揭露了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乱象。房地产领域腐败问题如此严重,无疑值得反思。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介入监管、查处,查处更多与开发商权房交易、权钱交易的贪官,用法律的力量挤出房地产腐败成本,廓清房地产市场成本迷雾,为商品房限利提供可靠数据,把畸高房价扳回理性轨道。

  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坊间要求公开房价成本的声音十分强烈。但是真实的房价成本一直在“躲猫猫”。除了地价推高房价,开发商视房价成本为商业秘密以外,腐败成本一直隐藏幕后也成了公开房价成本的一大障碍。实际上,真实的房价成本除了包括土地、建筑安装、税费、企业运营等刚性成本以外,腐败成本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腐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在公开房价成本时都不想也不敢触及这个问题。至于这个比重是不是吕随启所说的大约30%还有待探讨。

  实际上,潜规则拿地是许多开发商不愿言说的秘密。土地拍卖过程中,灰色交易普遍存在,而地王现象背后更是存在弄虚作假、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利益分成的真相。把所有开发商都看成“行贿者”,把房地产官员都当成腐败假想敌,或许有失偏颇。但是,与新华社连批房地产市场腐败相呼应的是,近年来,官员与开发商沆瀣一气,涉足房地产腐败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朱志刚、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贵阳市原市长助理樊中黔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官员涉足房地产腐败不仅败坏风气,违法犯罪,而且成为高房价的幕后黑手。上海“炒房”处长接受开发商29套房产贿赂,更是把房产开发腐败成本呈放大状态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但是房价并未实质性下降,相关部门高扬法律利剑,修补制度漏洞,查处开发商背后的官员保护伞,挤出房价腐败成本,十分必要。挤出腐败成本不仅有利于理清真实的房价成本,拨开房地产市场迷雾;官员也有底气监管开发商违规经营。如果有关部门果断出击,认真履行监管职能,查处行贿开发商与受贿官员,不仅房价成本有望下降,房地产市场秩序也会逐步规范。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