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三季度增长7.4% "去房地产化"的GDP更具含金量

2012年10月23日 09: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日前公布的1-9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

    虽然目前还不能证明这已是中国经济的底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7.4%中的“含金量”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次的经济数据,已凸显“去房地产化”痕迹。在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达20.5%的情况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却同比下滑了16.6%,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意味着,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已经明显下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来,中央政府并没有采取过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一定程度上,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还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直到今年年初才逐步有节奏、有限度地对政策进行小范围松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7.4%就预示着经济结构正在逐步改善,特别是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去房地产化”的作用下,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与此同时,钢铁、水泥、机械等行业,也在“去房地产化”的新发展思路影响下,库存逐步减少、过剩产能逐步压缩、继续上新项目的动力被有效遏制,整体趋向平稳。可以肯定,在未来若干年内,钢铁、水泥、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将会变得更加理性。

    由于此轮楼市调控,没有动辄即止,因此,地方政府也开始慢慢适应这种变化。一旦地方政府转变执政思维,把主要精力放到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中国经济就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轨道。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来自外部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技术封锁等,会越来越严。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搞活国内经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市场红火了,会迫使发达国家放松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技术封锁。否则,他们也会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对中国经济来说,“去房地产化”是一副良药。也正因为如此,对7.4%的“低增长率”,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它只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次阵痛而已,并没有影响中国经济的大局。(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三季度GDP增长7.4% 经济运行正处稳增长关键时期


袁吉伟: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变"与"不变"


三季度GDP增长 7.4% 仍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