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增长 7.4% 仍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2012年10月19日 08: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评论员

  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艰难曲折,而10月份以来,陆续公布的多项重要宏观经济数据都有所回升。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9月份和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运行总体平稳。结合各地以及行业、企业传递出的诸多信息,也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还是民生改善,都有比较好的进展,甚至出现了一些转折。这些积极的变化,充分反映出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也极大鼓舞了我们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宏观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不仅高于全年增长7.5%的预期目标,而且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也遥遥领先。尽管三季度增长7.4%,但是与一季度、二季度相比,回落幅度收窄,筑底企稳的迹象非常明显。

  二是物价指数。9月份CPI重回“1”区间,1.9%的同比增幅以及前三季度2.8%的温和涨幅,远低于全年4%的调控目标,实现了物价基本稳定。无疑,在CPI权重中高达1/3的食品价格相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粮食生产“九连增”已经在握,大大减轻了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也为国内物价调控奠定了基础。

  三是就业规模。今年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的114%,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亮点。这主要由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需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带动下,新增很多就业岗位。

  四是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数增长12.3%,都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也得到了很好体现。

  五是消费增长。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7月份以来增速加快,特别是“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都出现了井喷式的消费热潮,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这与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有密切关系。

  六是结构调整。生存压力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迫使很多企业将压力转换为主动调整的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层次、谋得发展空间,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逐渐显现。现在总的情况是高新技术产业比传统产业好,农业和服务业比工业好,轻工业比重工业好,区域发展协调性也在进一步增强。

  七是对外贸易。9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9%,创下单月出口规模的历史新高。特别是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尽管与欧盟贸易总值有所下降,但与美国贸易增长9.1%,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也呈现逐月放量增长,这一方面有季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中央持续推出的外贸稳增长举措已开始释放效果。

  此外,一些先行经济指标也在发生积极变化,9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回升1.1个百分点。还要看到,目前我国储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财政赤字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较大,可用的政策资源还很丰富。再考虑今年以来我国在稳外需、扩内需、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企稳上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滞后效应,实现今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形势向好,更须冷静。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稳外需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保持内需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还不小,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总之,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努力把压力转化为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是我们应当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正确选择。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