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报载,国家粮食局将首次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当天,在全国广大粮食干部职工中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成都粮食局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局号召,局长将亲自体验24小时饥饿。(见10月15日《成都商报》)
带头“绝食”常作杞人之忧
普通百姓可以吃饱了不管不顾,政府职能部门却不能不有“杞人之忧”。24小时的饥饿体验自然不会带来太大的饥饿感,但是,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作为粮食系统的干部,参加这样的饥饿体验,提醒自己并呼吁市民关注粮食安全,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这样的活动还有必然推而广之,在自愿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加入进来,甚至普通人也可以加入进来,以对饥饿的体验告诫自己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详细】
关心粮食和蔬菜别止于体验
“民以食为天”,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大量耕地资源、淡水资源被吞噬,农村劳动力多向城市转移,“谁来种地”,“中国人如何吃饭”的疑问,或许并非盛世危言。也因此,要让国人度过粮食危机,免于重蹈饥饿之苦,需要的恐怕不仅是袁隆平这样的农业科学家,更需要每个人为关心、节约粮食效一份力。具体到行动上,体验饥饿,更似一种行为艺术的开端。但铺陈开来,诸如农业科技创新、节俭意识、避免公款吃喝、食品安全等主题,也理应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日常课题。【详细】
不妨从娃娃抓起
倡导开展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节约粮食。而节约粮食,我认为,不妨从娃娃抓起。毕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节约粮食从娃娃抓起,便是节约观念的“有备无患”只有从小养成节粮、爱粮、惜粮的意识,才能真正使这一代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和素质。【详细】
应成一种“全民行动”
我们每一个人,确实需要经历一些“饿得慌”的警示式体验,将节俭内化为行动,从而珍惜每一粒粮食,乃至于合力消除饥饿和贫困。正如论者所言,粮食安全并不仅仅关乎温饱,“沉默的海啸”一旦暴发,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粮食安全不仅仅关乎温饱。挨饿事小,警示事大。节约粮食的观念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仅让粮食局长体验饥饿还远远不够,更应形成“全民体验”。只有唤起人们对粮食危机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回曾经被人们遗忘的饥饿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