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金饭碗”更有含金量 考生不必心凉

2012年10月15日 09:05   来源:中青网   评论员 龙小梅

  2013年国家14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20839人,具体职位表在13日正式公布。虽然2013年招录公告一早已经表示“岗位将向基层倾斜”,但见到职位表上众多的备注,不少考生仍然心“凉”了半截。

  每年招人最多的国税、海关两个系统,满眼都是备注。在国税系统职位表上,“国家级贫困县”、“欠发达地区”、“不提供宿舍”、“本单位最低服务期五年”等备注比比皆是。而海关系统则更为直白,“露天作业”、“工作强度大”、“体能要求高”、“经常出差办案”、“适合男性”这样的字眼频频闪现。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所招录的一职位赫然写着“需常赴抢险救灾现场,条件艰苦,适合男性”。的确,这样的要求和一些人印象中的清闲工作大相径庭,也让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金饭碗?简直是史上最苦金饭碗啊!”有人这样感慨。

  每年的公务员招考都能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一些热门岗位甚至出现了几千人争一个名额的情况。今年也不例外,据报道,2013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报名人数很有可能接近200万,考录比高达90比1左右。一些人报考公务员,主要觉得工作轻松,有保障,福利待遇好。此次中央机关公务员招录将岗位情况细致标注,一方面,能让准备报考的年轻人心里有个底,有吃苦的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对向往着“清闲高薪”“金饭碗”的报名者泼一盆冷水,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考降降温。专家谈到,“一杯清茶一包烟,一份报纸坐半天”,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在新增岗位中会越来越少。其实,如果你身边有基层公务员,就不难明白这并非大多数公务员的真实工作状态,只是公众的“刻板印象”而已。相反,很多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常态是忙碌且琐碎的,条件差、任务重。一位在检察院从事反贪工作的姑娘说,加班就是家常便饭,最长时间曾经连续加班一个月,累得差点哭鼻子。所谓“苦差事”,一直是基层工作的常态。

  公务员岗位向基层倾斜——将人才放到基层去,再从基层遴选人才是干部培养的指挥棒。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指出:“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只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想当“将军”,就得从“士兵”做起。沉不下去,急功近利,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理论储备或许不错,但年轻人缺乏的是对社会、对基层的了解,同普通人离得较远,不接地气。这些局限,容易造成实际工作中纸上谈兵、决策不切实际……该怎么办,路子无外乎下基层,脚踏实地。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自己大学毕业时,曾写过两份血书,志愿到西藏去,但最后被分配到甘肃酒泉,在地质队从一线淘重沙工作做起,从地质技术员干起,在条件艰苦的基层磨练多年。而今天很多走上关键岗位的人也是一样,从最基层做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选个苦差事,到一线去吃苦,除了关乎个人的成长,还有人生的价值和抱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董时进、陶行知等一批有成就的知识分子,纷纷下到农村,深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推广新式教育,革除旧风俗,推行改革,可谓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今天,也有很多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和工作,选择一些艰苦岗位,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西部去,铆足劲头找苦吃、干实事。这不是傻,这是社会未来的希望。

  于国于人,于现实于理想,最苦的“金饭碗”才是更有含金量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