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金融有序开放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2018年03月14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近些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开放呈现出动态加速过程,这是我国成为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从监管水平和金融机构竞争力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进一步金融开放的条件

  在3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金融对外开放还将继续加大,并会寻找时机稳步推进。“在市场准入方面对外开放可以胆子大一些,开放的程度更高一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信息被一再传递。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其中针对金融领域的开放,包括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置身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开放始终是发展的主流,近年来全球范围和国内的经济调整,都对金融开放提出了迫切要求。笔者认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趋势毋庸置疑,金融有序开放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自身需要,是经济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结合自身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的实际情况,决定2018年继续加大金融领域的开放,这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构建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型经济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的开放:一是实体经济的开放,二是货币经济的开放。货币经济主要是金融经济,这是一个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领域。我们不难看出,构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必然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整体、全面开放。因此,金融有序开放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经济开放中,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金融处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其风险控制等又十分凸显,各国对金融开放普遍持谨慎态度。我们应该承认,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相对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开放。但纵观全球各个经济体的开放政策而言,这是一个普遍性规律。没有一个国家的金融开放是快于实体经济开放的。

  事实上,近些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开放呈现出动态加速过程,这是我国成为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中国难言强国,也难言民族复兴;同时,这也是我国履行国际责任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需要。说到底,还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内在驱动的结果。

  正如央行易纲副行长介绍的那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业对外开放相关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积极稳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安排合理的开放顺序。

  事实上,这些年中国金融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从金融机构引进来与走出去,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等渠道的建立,到沪港通、深港通的推出……金融业与世界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我们不难看出,由于采用渐进式的开放次序,使得中国在开放过程中趋利避害,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外部冲击风险,避免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既较为充分地享受了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是少数几个没有发生过严重国际支付危机的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渐进式的有序金融开放过程中,我国金融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建立金融机构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人民币汇率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使得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不断增强,具备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我国金融开放的基础前提。

  与此同时,在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以及有序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金融监管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用国际先进的监管手段、技术及理念日趋成熟,有效应对了各种金融风险,达到了国际化水平。

  因此,从监管水平和金融机构竞争力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进一步金融开放的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因开放力度大而造成国家调控能力下降或全面失控,也不会因开放步伐快而给金融系统乃至经济社会带来较大负面冲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金融业扩大开放是大势所趋

     金融业开放的决心不能动摇

(责任编辑:邓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