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家国网聚】漫聊:春节里的变与不变

2018年02月16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春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与亲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以前相比,今天的春节,我们回家坐的车变得更快了,除夕的年夜饭变得更好了,春节假日的活动变得更丰富了,但是,敬老爱亲的中华美德没有变,我们从小到大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没有变,深入中国人骨髓里的民族情怀没有变。

    (策划: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部;脚本:邓浩;制作:彭章霞)

    场景一:

  儿子:坐高铁去爷爷奶奶家过年喽!

  爸爸: “复兴号”一小时能跑350公里呢,4个多小时就从上海到北京了。咱们先“刷脸”进站吧。

  妈妈:我们上大学那会儿,坐得最多的就是绿皮车了,慢腾腾不说,还经常没座。从家里回学校,得半夜去车站排队。哪像现在,用12306手机App就可以直接买票了,还能订餐呢!

  儿子:妈妈,我要吃桂花盐水鸭。

  爸爸:小馋猫,早给你订上了,到南京南站就能吃了。还有你喜欢的夫子庙状元酥,吃了好好学习,高考当状元。

  妈妈:孩儿他爸,可说好了,今年去北京过年,明年去西安我爸妈家过年。

  爸爸:那还能骗你?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要不明年干脆和你爸妈一起去三亚旅游过春节吧。

  

  场景二:

  妈妈:儿子,别光缠着你爷爷奶奶,快过来。

  儿子:来啦!贴春联、贴福字喽!过年真好,我就喜欢过年!

  妈妈:我们小时候盼过年,因为过年有饺子吃、有新衣服穿。你现在什么都不缺,也这么喜欢过年啊?

  儿子:我喜欢看街上的红灯笼,还喜欢看舞龙舞狮。还有,过年就可以每天玩儿了,哈哈。

  爸爸:去年单位工作忙,没回家看爸妈,惦记一年了。爸,我给您捶捶背。

  爷爷:没事,我和你妈过得好着呢,退休比上班还忙,练书法、抖空竹、跳广场舞,还经常出去旅旅游。这不,过几天我们社区舞龙队还要去庙会表演呢!

  妈妈:太好了,那我们到时候一起去看。爸,我去厨房给妈搭把手。

  儿子:有什么好吃的呀?都闻到香味了,饿死我了。

  奶奶:年夜饭做好了,大家快来端。哎,小心,别洒了。

  儿子:我来端这盘糖醋鱼。年年有鱼(余)!

  场景三:

  儿子:爸爸,春晚这么热闹,我也想上春晚。

  爸爸:你还真能想,从我记事起,看了三十多年春晚了,都没上过春晚……说起来,满满地都是回忆啊!我当年最喜欢的就是赵丽蓉老师了。

  妈妈:喂!是梦雅吗?我是晓娟啊!今年我们来北京过年啦!春节快乐!

  同学:太好了,老同学!春节快乐!真想你啊,初三有时间吗?来我们家玩吧!

  妈妈:好啊!上次见面还是两年前呢,我也想你,初三见!

  儿子:爸爸,把手机给我,我要抢红包!

  奶奶:乖孙子不用抢,奶奶单独给你发红包。

  爸爸:发完我给他存起来,上大学用。

  儿子:奶奶,咱们到那边说话去……

  场景四:

  妈妈:儿子,悠着点,小心把肚子撑坏了。庙会里这么多小吃,你尝得过来吗?

  儿子:爆肚、炒肝、茶汤……我全都要!和上海的小笼包一样好吃。

  爸爸:除夕团圆吃年夜饭,过年逛庙会品文化大餐。儿子,今天的曲艺表演和“非遗”文化展示可是绝对不容错过的。

  爸爸:明天我再带你去琉璃厂逛文化街。买套文房四宝,让你练练书法。

  妈妈:刚才的杂技不错。北京庙会各有特色,除了地坛、龙潭、厂甸的民俗文化庙会,还有“洋庙会”和冰雪文化庙会……

  妈妈: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大观园红楼庙会,“元妃省亲”“刘姥姥醉酒”的表演百看不厌,明天咱们先去那里吧。

  爸爸:说到民俗,我又想起了去年出差在四川阆中古城过的春节。川戏、皮影、狮灯、龙灯……年味十足。阆中可是“春节的发源地”。

  爸爸:还有贵州黎平肇兴侗寨,是今年春晚的分会场,前年在那里听了侗族大歌,至今记忆犹新。

  儿子:爸爸妈妈快看!是舞龙队,爷爷奶奶他们出场了!

(责任编辑:李焱)

鍒嗕韩鍒帮細
编辑推荐
延伸阅读
  • ·应该过一个怎样的春节?    2018年02月09日
  • ·延长春节假将提升幸福指数    2017年03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