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楼奢华风难止,要有新招

2013年08月13日 07:29   来源:法制日报   何勇海

  中央近期再次出台严规,禁止各地新建楼堂馆所。记者走访发现,严令之下,明目张胆建办公楼的现象有所收敛,但一些地方和部门转而以“商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名义暗渡陈仓,逃避监管。一些地方以“科研楼”、“培训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名义新建大楼,实际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办公楼(8月12日《北京青年报》)。

  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四个月内已多次强调: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可有的地方大玩“变身术”,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巧立名目地新修办公楼,这是对多个中央政策的变相抵抗,可谓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是对公帑的继续靡费,让严控楼堂馆所浪费初衷成了一张“政策白条”;是对老百姓的无形忽悠,对政府“豪华病”、“奢靡病”的张扬,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楼堂馆所何以能够大玩“变身术”?这恐怕缘于监管在玩“隐身术”。停建楼堂馆所,关键不是靠层层下达通知喊停就停得了的,通知的具体措施再完善,最大的难题还是要看政策能否落实。如果政策执行到位,惩处力度大大提升,树立起一种对楼堂馆所“红线”的敬畏,谁还敢“偷梁换柱”、披着“马甲”新建楼堂馆所?

  故笔者认为,应对楼堂馆所“变身术”要有新招数。于政策而言,应制度化、下重药、立重典,如果仅是“禁止”、“严禁”,约束较为宽泛笼统,缺乏操作性和处罚性,还是阻挡不了大兴楼堂馆所的行政惯性;于政策执行而言,应强化政策执行、监督检查、问责惩戒等环节,要动“真家伙”,如果监管不力,违规建设者最终还是楼照用、官照做,顶风建设、阳奉阴违者仍不会绝迹。试问,楼堂馆所“奢华病”不是新病,为何年年禁、年年难禁?正因政策规定不细、缺少罚则、责任不明,才使监管处罚无从下手。

  为防楼堂馆所披着“马甲”绕过审批,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应对所有政府性楼堂馆所项目多长个心眼、重点盯防,把监督关口前移,主动介入所有政府性楼堂馆所的立项、审批、建设和使用,严肃相关审计审查,切断权力寻租链条。切实把地方“钱袋子”的掌控权从当地政府和“一把手”手中,真正转移到人大手中。如此,楼堂馆所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大玩“变身术”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