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清华毕业生当城管 能否救赎“临时工”

2013年08月06日 09: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资1600元……”柳州市一则城管招聘启事竟然吸引了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关注,这让招考人员惊讶不已。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5岁的小韦在一个月时间内先后参加了不同城区的两次城管部门招考,均以优异成绩入选。

 

“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资1500元……”晚报6月26日刊登的一则城管招聘启事,前去应聘人员络绎不绝。几天后,25岁的小韦持清华大学本科文凭前来报到,让招考人员惊讶不已。其实小韦已经在一个月内先后参加了不同城区的城管部门招考,均以优异成绩入选。


    “清华城管”首先是“求职者”

    从清华毕业两年,“选择专业时欠考虑,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单位不容易,期间曾帮亲戚卖过服装,还参加过两次公务员考试”的小韦,正如他母亲所言,“有份工作总是好的”。他和他的家庭在城管这份职业的考量上,排在第一位的仍是为了就业,而非其他“理想”。【详细

    折射公众对教育的期许

    如今的人们对教育有着太高的期许,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人们把创造物质财富,增加自身附加值当做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旦毕业都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变得越来越物质化和功利化。然而,教育的目的是发觉人的潜力,在完善人性的基础上,塑造有创造力和思想的人,绝不是纯粹意义取得物质回报,所以,给教育赋予过多的期许本身就是一种心态的扭曲。【详细

    让职业观回归本位

    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国民的思想认识也相对科学理性,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大多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像国内的年轻人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一味地选择热门有“钱途”的职业,回溯到国内高中生选择大学专业时,也是呈现相同局面。本事件中的清华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冷门”专业,毕业时又选择了“冷门”职业,在国人看来似乎就是“疯狂”的。【详细

    背后的理性与非理性

    就社会分工理性而言,这肯定难以称得上是合理的人才流动。如果对照之前诸如的百万富翁辞职当公务员的例子,我们就更应该承认,城管这个具有官方背景的职业,相较于其他职业或者还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吸引力。换言之,大学毕业生乃至硕士生当公务员和城管的现象愈发突出,除了就业难之外,公务员岗位所展示的某种就业吸引力,却值得思考。这种非同寻常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但或也正是成为扼杀社会求职活力,在另一方面固化求职观念,并隐形中助长“就业难”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详细

    清华骄子能否救赎城管“临时工”

    整个城管队伍的形象,靠一二人的素质提升毕竟荒谬,但这一二人的自我救赎,却也可能产生某种示范性作用。因而,所有关心此事的人们不妨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这名清华学子的职业选择,多一些鼓励的声音给这名青年,勉励他在日常工作中“独善其身”,做一名向上的好城管。【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就必须有一千个“清华城管”。从哪个角度考量清华城管事件都汇集到一个共同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悖论,以及被扭曲的就业市场和现实中的无奈选择。清华城管的积极意义和正能量是人们有机会开始反思教育、就业的观念是否正确;同时触及到自己的心理底线时,难过之处在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华城管是个悲喜剧,却又哭笑不得。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