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公布了央企负责人2010—2012年任期和201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兵器工业、一汽集团、招商局等44家中央企业被评为201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其中五大发电集团悉数获评,而钢铁企业无一进入。(8月5日《证券日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市场变化的影响,企业出现一些波动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从此次考核结果来看,部分央企出现位次大幅下移以及跌出榜单,并不完全是外部因素的变化,而是内在矛盾和问题爆发的结果。就象钢铁行业一样,从2003年起中央就提出宏观调控的要求了,可是,10年来,产能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大幅上升了。尤其是在前几年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的大背景下,包括央企在内的钢铁企业,仍在不断扩大产能,且大多是扩大一般性产品的产能,岂有不被淘汰之理。
有专家认为,部分企业未能进入“A”级榜单,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国资委的考核办法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这话既对也不对,宏观经济形势确实需要考虑,但是,就考核本身而言,就是要引导企业更好地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如果因为某些企业的需要,过度考虑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考虑办法,让这些企业留在榜单上,那就等于鼓励企业不要创新、不要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这样的导向,显然是错误的,也是不利于中国企业向世界一流进军的。
此次考核中暴露出来的内在矛盾和问题,将成为很多央企下一步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充分暴露了央企大而不强的矛盾。众所周知,近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业绩下滑,实力下降,在世界500强中的地位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的情况下,央企在世界500强中的地位却大幅上升,仅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就有44家上榜2012年世界500强榜单。
然而,能够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且位次逐年前移,却难入国资委业绩考核的“法眼”,多家企业在业绩考核中的位次与世界500强中的位次大相径庭,甚至个别企业未能进入“A”级企业行列,如中国铁建。进一步暴露了央企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矛盾,暴露了央企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规模和短期效益的特点。因为,世界500强的主要考核指标是营业收入和利润,而国资委的业绩考核则侧重于质量和效益,特别是综合效益。
充分暴露了央企适应市场能力不强的矛盾。在此次业绩考核榜单中,44家“A”级企业,钢铁企业竟然无一入围。水泥建材、煤炭等资源型企业以及工程建设企业,位次也大幅下降。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景气度影响,普遍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的现象。特别是钢铁行业,由于产能严重过剩,60%以上的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多家企业进入了全国亏损企业排行榜的前10位。事实说明,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央企,在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方面,还是十分欠缺和脆弱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
充分暴露了央企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矛盾。如果企业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即便宏观经济环境不佳、行业景气度不高,企业也不至于出现效益大幅下滑的现象。而核心竞争力从哪里来?当然是科技投稿和科技实力。
同样是央企,中国电子这家规模和效益都无法与“大央企”相比的“小企业”,却异军突起,成为了“A”级企业的新兵。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电子在科技投入方面,走在了其他企业的前面,从2010—2012年,中国电子每年的科技投入增幅均保持在15%以上;2012年更是达到59亿元,同比增长32.2%,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和软件板块,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15%。同样的,兵器工业、中航工业等能够继续留在“A”级企业榜单,也与科技投入保持一定增长幅度有关。
如果要说国资委考核办法不够完善的话,倒是应该在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以及加快市场化步伐、加大改革力度等方面,扩大权重,提高比重。而对利润等可以“做”出来的指标,则缩小权重,降低比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从内部找原因,在内部挖潜力。
也正因为如此,国资委在强化央企业绩考核的同时,必须更加注意与市场相对接,与企业改革相衔接,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考核办法的不断完善和修正,为企业发展纠偏,为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考核结果的公布,不仅是对央企发出的挑战,也是对企业经营者发出的挑战,更是对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出的挑战。央企理应在这样的挑战中,为其他企业作出表率。(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央企数量减少 仍须防垄断扩大
央企利润增10% 如何赢得国民赞许?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