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副省长陈鸣明网络发声:有对话才有互信

2013年07月30日 07:30   来源:华西都市报   朱昌俊

  微博实名认证的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于7月28日转发一条微博后,评论说一些不爱国者为败类、人渣,立刻引来网友围攻。有网友还要求查一查其财产,对此,陈鸣明则潇洒地表示:愿意接受对自己家人和财产的调查。事后,陈鸣明发表了长微博对不当言论进行了解释,并称以后会“有话好好说”。

  就在十天前,陈鸣明在人民日报上吐露了自己开微博的心得:与网民沟通不藏不掖,少说官样话。能够意识到网络发言要放弃官话,较之习惯于说官话的公职人员而言,确实是个进步——但是官员在网络空间说话,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以这次为例,陈鸣明怒斥不爱国者为败类、人渣,显然与其在接受采访时所称,“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相距甚远。作为政府官员,如此言行显然失态。

  官员在微博发言显然难与其公职身份相剥离,不当言论所要承受的追问和指责,也就可能超越言论本身。或鉴于此,有人说官员发言要小心,否则就会“引火上身”。但官员说话得体、严谨只是基本要求,并非是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一来,若自身行得正,就不存在“引火上身”之说;二来,如果以怕“惹事”来回避对于网络的关注与被关注,未免是因噎废食。

  网络时代,官员在网上发声,是必须直面的一课。很多官员避讳在网络发言,最为担心或并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长期陷于固有的官话模式中,缺乏了平等对话的耐心,难以适应平等、开放的网络言论方式和身份的转换。

  不少人感叹官员与民众之间存在对立情绪,是否真是如此,值得商榷。但有必要认识到,对立情绪的产生,与官民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双方平等对话的缺乏有重要关系。如果认为存在“对立”情绪就放弃对话,则只能使互信更为艰难。以此而言,陈鸣明的不当发言确须反思,但他许诺以后“好好说话,多向网民学习”,对其他官员而言,也不乏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