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遏制假期补课,不能都靠学生“揭竿而起”

2013年07月30日 06:43   来源:红网   钱桂林

  暑期快过半,可湖北宣恩一中还处于补课状态。部分学生心生不满,将书本从教室往楼下扔,继而发展为撕烂书本漫天纸屑飞扬。宣恩一中两名高三学生介绍,7月9日,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28个班的学生期末考试结束,直接开始补习高二高三的课程。事发前,听说宣恩一中将参加恩施州的“八校联考”,8月4日才能放暑假。学生们随后开始表示不满,并导致集体扔书撕书行为。(7月29日人民网)

  暑期快过半,可宣恩一中还处于补课状态,难怪部分学生会心生不满,扔书甚至撕书,导致漫天纸屑飞扬。这便是明目张胆的补课所引起的学生心理极度反弹,是“揭竿而起”反抗应试教育的“宣言书”!

  尽管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申五令禁止假日补课,但某些学校仍然我行我素地大规模补课。像宣恩一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28个班的学生期末考试结束,便直接开始补习高二高三的课程,从7月9日一直延续到8月4日,这是怎样的一种顶风违纪?这是对学生身心怎样的一种疯狂“掠夺”?

  假期补课,其害大矣。一是容易滋生教育腐败。补课并不是义务劳动,补课即意味着要收费,一笔笔数目不菲的收费,养肥了学校和教师,却让家长背上了不小的经济负担。二是容易导致教育不公。假期补课扰乱了整个教育秩序,加剧了应试教育的紧张气氛,这对那些奉公守法、令行禁止的学校显然不公。三是埋藏了安全隐患,易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假期补课期间的管理毕竟没有平时常规管理那么周密,加之像暑期又多高温天气,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难以得到可靠的保障。四是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假期是法定的,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而补课恰恰是对学生休息权的公然侵犯!

  大规模的学校补课及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辅导班、补习班、培训班,在将暑假异化为第三学期的同时,也夺走了本属于孩子们的快乐!其实,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和谐的,可是现在某些地方为了中高考升学率的需要,总是阳奉阴违地为应试教育加码。遏制假期补课不能都靠学生“揭竿而起”,有关部门绝不可纵容姑息,一定要及早介入从严查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