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审计署获悉,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有消息称,国务院26日下午发通知,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审计署将开始培训。
我国政府性债务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很受关注。此次审计署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显然顺应了民意,因为公众想知道政府性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有没有越过警戒线,债务形成原因是什么?
此前,尽管审计署对各地政府性债务进行过审计,但要么数据过时,要么数据不全面。2011年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而不久前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区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 万 亿 元 ,比 2010 年 增 加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可惜,其只反映了36个地区政府债务情况,没有勾勒全国各级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
从不久前公布的结果看,部分地方债务率,已超过100%国际警戒线,这无疑让人很忧虑!此次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就是要获取准确的数据,继而把各级政府债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保证各级政府正常的公务支出和民生支出。另外,政府债务不仅关系到财政风险,还关系到金融风险,毕竟地方政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关联密切。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也是为了确保金融安全。
不过,要全面摸清各级政府性债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需要审计的面太广,工作量太大,仅靠审计署的力量不可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性债务本身很复杂,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要完全掌握债务的规模、结构、类型、成因,并不容易……
明乎此,这次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尤其不能忽视几点:其一,增强审计的公开透明度,将结果详细公开,而不是笼统的公开;其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不能“一审了事”,而是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在审计的同时问责跟进。可以想见,某些债务形成过程中,极可能存在违规操作。故而,只有问责及时跟进,才能让审计产生实际效果。
当然,审计之后,还需要后续改革措施跟进。政府性债务规模之所以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改革不到位。比如,由于分税制改革不到位,造成地方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再比如,由于预算改革不到位,地方债务游离在人大监督之外;由于激励机制改革不到位,导致地方政府随意借钱随意花钱……凡此种种,必须在现实层面获得回应。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