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中山公园为了让人们也能在城市里看到萤火虫飞舞的情景,从广西引进了一万只萤火虫,然而这些美丽的小虫仅在青岛待了3天就有一半死去。(7月18日《楚天都市报》)
龙敏飞:曾几何时,萤火虫是诗词歌赋中最常见的“意象”。我们读过“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孤独;也品过“萤火不知人已去,夜深犹傍竹窗明”的执着;更知道“囊萤映雪”的励志……
林日新:萤火虫是一种比较脆弱的昆虫。在利益驱使下大批量野外捕捉,会对当地的萤火虫资源造成灾难,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萤火虫放飞在城市,可能马上就丧失生命,而如果放飞到树林、绿地,又可能会影响当地萤火虫的种群。
刘鹏:大凡生物,都有其生存与生长的环境。因此,未做好相应生存环境评估,就贸然引进萤火虫,结果导致其一半死去,青岛这家公园的做法,虽然是好心,但却未免有些不够科学。
龙敏飞:萤火虫之殇,说到底是环境之殇。曾经是寻常之物的萤火虫,如今竟然成为稀缺品,以至于要不远千里去“引进”。当生存空间被渐渐挤压,“萤火虫随诗句一样远去”便成为苍凉的现实表情。
林日新:要想看到真正的“萤火点点”的浪漫情景,就应该从保护环境入手,保护萤火虫的生态环境,把本地变成萤火虫的宜居地,让它们安居斯土、生存绵延。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