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应着眼后量化宽松时期

2013年07月01日 09:30   来源:环球时报   何伟文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下旬关于美联储有序退出量化宽松(QE)的谈话引发世界股市动荡。不过,美国及欧亚股市近日已逐步回升并接近收复失地,这说明冲击首先是心理上的,市场已逐渐消化。

  不必推崇量化宽松。美联储目前实施的量化宽松三期即QE3,对美国经济短期有利,长远不利。因为它仅是用增加流动性供给和杠杆化,抬高资产价格;用收购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办法抬高房价,恢复住房市场。它并没有显著推动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2007年8月次贷危机的一个客观逻辑也是流动性杠杆撬动房价。

  美国失业率逐步下降,给人以QE3成功的表象。如果把因为长期找不到工作而放弃寻找工作的人也算入劳动力基数,则实际失业率超过10%。因此,靠量化宽松充其量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且长远看会影响治本。正因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4月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称,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短期内对银行有正面作用,但这些央行的政策却同金融风险相关联。这种政策维持越久,风险越会增加。”国际清算银行6月23日发表的年报则明确要求各国退出量化宽松,以免拖延世界经济复苏。

  现在美联储要退出了,世界哀鸿遍野,好像没有美联储的QE就难以维持生计。原因是美国的QE已经大大影响了世界的资金流。随着QE3的结束,资金回流美国,新兴经济体当然要遭受严重冲击。中国自然尤其关注。但我们应当反思:难道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也只能靠流动性的宽松,靠资产泡沫的杠杆,甚至靠外部流动性的注入,而不是靠实体经济的创新?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余额达到上年GDP200.7%,1-5月份社会融资同比增长52.1%,却还在喊“缺钱”。钱干什么去了?工业生产自3月份后一直跌入个位数增长,70个大中城市房价却一涨再涨。这同美国不是很像吗?当然股市例外,因为中国股市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股市。

  客观估计,美联储最后退出QE的时间节点可能适当推迟。因为首先欧债危机会加深。欧洲经济不好,美国的出口也遭殃。新兴经济体遭受打击,又会危及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其次,还要看美国国内经济情况。具体退出时间尚难明确。但美国利率的实际提升已经开始。我们不应把基点放在QE晚点退出上,恰恰相反,应当放在退出后的环境上。为此,我们要有紧迫感。要主动调整,主动改革。抓紧治理流动性又过剩又“荒”的机制性结构,挤去资产泡沫,整顿影子银行,抓紧确立金融系统强劲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和发展的格局,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固和健康。▲(作者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