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容忍经济增速放缓 有利于结构转型

2013年06月25日 06: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种种迹象显示,中央政府可能已经一致表达了容忍更低经济增长率、提前解决金融风险的态度,并希望市场和地方放弃中央再出手的幻想。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称,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容忍经济的短期下滑阵痛,从而达到应对金融风险和达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政策目标。(6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季度GDP增幅为7.7%,低于普遍预期。另外,被认为能够更加真实反映实际的“克强指数”5月份数据也显示出今年经济增幅放缓的情况。

    尽管中国经济增幅逐步放缓,但是我们看到新一届中央政府并未改变宏观调控政策,这显示出中央政府对经济增幅放缓确实有了一定的容忍度。

    笔者认为这一举动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经济结构转型,最主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转变发展方式,要让消费对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就必须从公共服务政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法治建设等方面着手。否则,人民不敢消费,有钱也不敢花。可是,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建设等,除了需要国家财政支撑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旧有模式,这就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因此,要建立与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难度很大,大在受制于既得利益集团。

    由于收入分配制度、公共服务等改革不能及时跟进,消费起不到应有的经济带动作用,导致有关方面仍把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救命稻草。投资过度一方面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所以,政府容忍经济增速放缓,实际上是在还没有建立消费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这一机制的前提下,通过低增长来压制投资,转变用投资代替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其次,在社会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投资降低,社会资金流向消费等领域,消费便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在当前以政府主导投资发展的情况下,政府投资降低,就可以为公共服务建设提供财力保障。而政府公共服务建设又是消费增长的主要环境因素,特别是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居民就会减少投资,由此腾挪出来的一部分资金,就会用于生活改善型的消费,从而促进消费增长。

    最后,容忍一定程度的低增长,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只有保持稳定性,才能增强可预期性,让市场有规律可循,进而规范市场投资。如果政策朝令夕改,就会让市场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稳定经营和长期发展,这样对于发展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都是不利的。(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主体经济增速放缓,美元将维持窄幅震荡格局

 

如何看待经济增速放缓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