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美对华加征关税损人不利己

2024-05-17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5月14日,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等产品的关税。其中,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现行的25%提高至100%,再叠加适用于所有进口至美国汽车的2.5%关税,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将面临102.5%的超高税率。

  同一天,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泰兰蒂斯与中国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宣布,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正式成立。零跑国际自今年9月起于欧洲9国开始销售电动汽车,业务随后拓展至全球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斯泰兰蒂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在通过最先进的纯电动汽车帮助解决紧迫的全球变暖问题方面,零跑国际的成立是该领域迈出的一大步。我们将利用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已有的广泛商业资产、实力和积淀,为客户提供价格极具竞争力且以先进技术为特色的电动汽车产品,这将支持零跑汽车的强劲增长并为零跑国际的双方股东创造价值。

  围绕电动汽车,美西方国家政客和企业家正在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前者炮制“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千方百计污蔑和打压中国,妄图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后者承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务实而进取地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期望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两种态度折射出不同的境界和不同的追求。

  在美国上届政府对华加征301关税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拜登政府利用“复审”再次对华单方面加征关税。美国这一变本加厉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世贸规则,而且极度损人不利己。

  说其“损人”,是因为汽车产业链长,在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很难在一个国家完成。一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往往需要多个国家、多家企业合作协同。美国在想方设法打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在伤害全球相关产业链的稳定,伤害产业链上其他国家的利益。

  说其“不利己”,是因为物美价优的电动汽车不仅带来了新科技在全球的迅速传播,而且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提高发达国家老百姓的绿色消费水平。将中国车企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只会让美国市场缺少竞争,并慢慢让美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舞台上丧失竞争力。如此浅显的道理,并不难想明白。有网友调侃,难道美国这是要成为全世界“闭门造车”的典范?

  此次美方单方面对华加征关税,更多只是拜登的一次“表演秀”,民间有这样的猜测当然不无道理。因此,有海外媒体称,拜登对华征收新关税的计划主要是“象征性的”,倒也不难理解。

  关键还在于,当前被纳入加税范围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并不依赖美国消费者。早在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就因为高昂的关税壁垒被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491万辆,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直接对美出口的电动汽车仅为3.68亿美元,占比尚不足1%。考虑到目前美国市场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额中占比偏低,且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仅占全球的5.3%,新关税即便真的落地,也不太可能立即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产生影响,犹如“一拳挥在空气中”。

  尽管美国“拳头落空”,但如此“虚空打靶”,影响恶劣,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带了坏头,我们绝不能纵容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它不仅破坏了全球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秩序,也损害了世界经济绿色转型,消解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汽车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气候变暖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破解气候变暖难题的道路上,既需要彼此竞争,更需要合作共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美对华加征关税损人不利己

2024年05月17日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5月14日,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等产品的关税。其中,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现行的25%提高至100%,再叠加适用于所有进口至美国汽车的2.5%关税,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将面临102.5%的超高税率。

  同一天,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泰兰蒂斯与中国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宣布,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正式成立。零跑国际自今年9月起于欧洲9国开始销售电动汽车,业务随后拓展至全球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斯泰兰蒂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在通过最先进的纯电动汽车帮助解决紧迫的全球变暖问题方面,零跑国际的成立是该领域迈出的一大步。我们将利用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已有的广泛商业资产、实力和积淀,为客户提供价格极具竞争力且以先进技术为特色的电动汽车产品,这将支持零跑汽车的强劲增长并为零跑国际的双方股东创造价值。

  围绕电动汽车,美西方国家政客和企业家正在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前者炮制“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千方百计污蔑和打压中国,妄图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后者承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务实而进取地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期望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两种态度折射出不同的境界和不同的追求。

  在美国上届政府对华加征301关税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拜登政府利用“复审”再次对华单方面加征关税。美国这一变本加厉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世贸规则,而且极度损人不利己。

  说其“损人”,是因为汽车产业链长,在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很难在一个国家完成。一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往往需要多个国家、多家企业合作协同。美国在想方设法打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在伤害全球相关产业链的稳定,伤害产业链上其他国家的利益。

  说其“不利己”,是因为物美价优的电动汽车不仅带来了新科技在全球的迅速传播,而且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提高发达国家老百姓的绿色消费水平。将中国车企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只会让美国市场缺少竞争,并慢慢让美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舞台上丧失竞争力。如此浅显的道理,并不难想明白。有网友调侃,难道美国这是要成为全世界“闭门造车”的典范?

  此次美方单方面对华加征关税,更多只是拜登的一次“表演秀”,民间有这样的猜测当然不无道理。因此,有海外媒体称,拜登对华征收新关税的计划主要是“象征性的”,倒也不难理解。

  关键还在于,当前被纳入加税范围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并不依赖美国消费者。早在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就因为高昂的关税壁垒被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491万辆,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直接对美出口的电动汽车仅为3.68亿美元,占比尚不足1%。考虑到目前美国市场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额中占比偏低,且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仅占全球的5.3%,新关税即便真的落地,也不太可能立即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产生影响,犹如“一拳挥在空气中”。

  尽管美国“拳头落空”,但如此“虚空打靶”,影响恶劣,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带了坏头,我们绝不能纵容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它不仅破坏了全球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秩序,也损害了世界经济绿色转型,消解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汽车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气候变暖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破解气候变暖难题的道路上,既需要彼此竞争,更需要合作共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