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皇岛市“天下第一关”景区内多了块特殊的“纪念碑”,上面写着“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此举引发不少质疑。
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加上历朝历代改编加工,是否真实存在尚且难以定论;加之“哭长城”情节本就带有夸张成分和浪漫色彩,非要和某个地点“深度绑定”,未免有些矫揉造作。当地回应称,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推广孟姜女传说相关的文化。
孟姜女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故事的重心在于齐国将领杞梁为国捐躯,齐庄公欲于郊外吊唁被指“失礼”。“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西汉刘向所著《说苑》中出现了“哭夫”“崩城”的具体情节。然而此“城”非“长城”,主人公为“杞梁妻”而非“孟姜女”。唐代诗僧贯休一首《杞梁妻》,将故事挪到秦代,将“齐长城”变为“秦长城”。明代大修长城招致民怨沸腾,“孟姜女”的传说广为流传,还加入了“千里送寒衣、秦始皇逼婚”等情节,其丈夫也变为平民“范喜良”或“万喜梁”。
孟姜女的形象经历代加工逐渐生动丰满,兼具多个历史时期的印记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单是孟姜女的家乡,便有松江、铜川、淄博等多种说法。河北秦皇岛有“孟姜女庙”,河南新乡有“孟姜女路”“孟姜女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孟姜女传说”一项有多达四地申报。由此可见,孟姜女之“毅”并非囿于一隅,而是随着民间传唱融入多种文化传统之中,塑造后人的精神品格。孟姜女之“悲”则反映出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对坚贞爱情的讴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