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拒绝财富,也不要拒绝中国--财富全球论坛演绎中国故事

2013年06月07日 10: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媒体报道,财富全球论坛6日在成都开幕。这是该论坛自创办以来的第12届会议,也是该论坛第4次落户中国。

    12次会议,4次在中国召开,且参加会议的都是全球商业界精英,本身就显示了中国的强大魅力。因为,这样的待遇,就连《财富》杂志总部所在国也没有享受过,美国也仅仅举办过1次财富全球论坛,其他7次分布在7个不同国家。

    所谓财富论坛,自然是以如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如何让财富更好地为地球公民服务为核心的讨论平台。这也意味着,论坛的举办地不仅要具备向全球展示财富的条件,而且要具备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创造财富的条件。

    显然,中国是完全满足这样两个基本条件的。不仅中国的财富增长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财富增长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仍然是世界各地商业精英可以关注与投资的地方。

    财富全球论坛如此看重中国,把4次会议放到中国来召开,且此次会议举办地成都并不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可以看出,财富全球论坛已不仅仅将眼睛盯在已经取得的财富成就上,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新财富的创造,亦即将现在的魅力与未来的潜力有机结合起来。

    全球经济界有一句名言,叫作“拒绝中国就是拒绝财富”。我们要说的是,就是拒绝财富,也不要拒绝中国。因为,中国带给世界的,决不仅仅是财富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用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而在这三十年里,中国不仅需要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还需要解决传统体制和僵化思维留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思想和观念的大解放。同时,还需要面对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外部压力和种种阻力。

    但是,中国没有让世界失望,也没有让自己的人民失望。在财富快速形成和积累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商界精英和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财富创造机会。中国在创造和演绎自己的财富故事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创造和演绎财富故事的良好平台。

    财富全球论坛前总裁罗伯特·比尔曼曾经说过,中国已经在财富全球论坛上创造了多次纪录!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创造了多个奇迹!其中,让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到中国来“淘金”,且大多满意而归,也是奇迹之一。

    此次财富全球论坛选择成都作为举办地,也可谓用心良苦。因为,从此前11届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城市来看,要么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要么是国家的经济中心,要么是国家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还没有一个举办城市与成都的城市级别相类似。

    笔者以为,恰恰是成都的这一特质,反衬了论坛决策者的高明之处。因为,未来中国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中西部地区。如果全球商业精英、企业精英能够利用参加财富全球论坛的机会,到成都、到四川、到整个中西部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许多商机,觅得许多创造财富的机会。

    而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中国政府也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如果中西部地区不能得到快速发展,不能与东部地区保持密切协调,“中国梦”又如何实现呢?可以想见的中西部大发展,难道不是为全球商业和企业精英再次提供了创造财富奇迹的机会吗?

    过去三十年,中国故事是与中国奇迹共同诞生、共同成长、共同受到世界关注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故事将与“中国梦”结伴而行,演绎出更多更加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情节、动人故事。

    愿成都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开端,愿成都能够向世界奉献更多的精彩故事,也让我们一起到成都去听财富全球论坛上的中国故事。(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 。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从李克强与企业家代表的座谈讲话看中国经济的新未来


财富全球论坛聚焦"中国新未来" 让世界碰撞出思想火花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