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深圳海关福利房?

2013年06月05日 06: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1984年以来,深圳海关已先后兴建了10余个福利房项目。有业内人士感叹:“这么多项目,可以和小型地产商媲美了。”不仅现有职工有房住,且将未来3年新入职职工的住房都准备好了,价格非常实惠。以该海关的海馨苑为例,一套111平米的房子,如果职工从该海关的旧小区搬过来,仅需交纳20万元购房款;否则,也只需要交纳60万元购房款。而这样一套房子,市价约500万元。(6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

    许多人会想到《人民日报》早先的一篇报道。报道中引用一位劳动者的感叹: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单位一套房。

    不妨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这种现象:

    其一,福利房对于特定群体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获得的人瞬间就能暴富,这是一种制度性输送。如果不是工作在国家财政供养单位或者国企,不会有这样的“幸福”来敲门。

    其二,反过来说,对于占人口数量绝大多数的体制外人群,则意味着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的劳动,不知要怎样克勤克俭,才有可能跟特定群体过上一样的生活。或许,他们这辈子已经绝望了。所以,一声“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长叹,才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共鸣。共鸣声里,无奈深深。

    其三,是我们后退、再后退,后退到远远的一个角度里,看那灯火阑珊处,看红尘滚滚,甚至会觉得可笑:一堆砖头瓦块而已,无论高楼大厦或独栋别墅的建造,今时今日,在技术上已不构成任何难度;我们的国家如此地域辽阔,哪里会缺少任何一位国民的一块宅基地?结果却是房价那么高。房价高企的前提下,有房的人,多数也就是暂居于“鸽子笼”,在房间里都不敢大步走路,否则就可能撞墙,何尝有真正的惬意生活?而没房的人,更是为了这种不算真正幸福的“幸福”千辛万苦地奋斗。真是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在苟活,就剩下一个折腾。

    现代社会里,相比之于民众收入,一堆砖头瓦块是天价,这不科学呀!实话说,这真不是在开玩笑。

    所以,在本件事中,与其说该海关职工的生活状态令人羡慕,莫如说是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令人欲哭无泪。进一步说,一堆砖头瓦块动辄就市价几百万元,就社会整体而言,正是住房市场畸形化和投资方向扭曲的标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住房问题上偏离了人民生活幸福的轨道,随时有出轨的危险。这是一个警示,亟待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许斌)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福利房查不到"或让楼市调控打折扣

 

团购福利房不止,改革绊脚石难除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