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已逐渐走向“弊”一端

2013年05月29日 10:57   来源:扬子晚报   浦江潮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了该市2013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单。享受优先录取的考生共3600余名,而北京市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2736名,这意味着,北京市高考考生总体照顾率超过18%,几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顾,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高达18%的北京考生将在高考录取时受到照顾,这不知是因为北京考生的素质高,还是因为北京的高考优惠政策多,抑或是北京考生家长的“能量”大。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有言:“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相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高考还是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舞台,通过高考可以改变命运。但不得不说,高考加分政策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高考的公平公正——这项政策初衷良好,但实践证明它越来越走向初衷的反面。

  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即高考本身有缺陷,高考成绩并不能充分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或特长,所以要用加分政策予以弥补。可是,如此良好初衷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国情,那就是权力肆意而为、人情关系泛滥、规则意识缺失、“拼×”之风盛行。于是,高考加分中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丑闻层出不穷,各种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为了高考加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高考加分政策变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就连“唯考分论英雄”的低层次公平都被破坏,严重损害了高考的公信力——这是高考加分的第一宗罪。

  高考加分名义上是为了纠正应试教育之偏,以期结出素质教育之果,可是,当素质教育的目标只是为了获得高考加分,它就会异化为另一种应试教育。比如奥数,本应是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但当它与高考加分联系在一起,就变成了比数学难得多的一门功课,比应试教育还应试教育,“对学生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语)。在素质教育的名义下,许多高考加分催生出更加疯狂的应试教育,压得学生和学校喘不过气来——这是高考加分的第二宗罪。

  高考加分的第三宗罪,是对农村考生尤其是贫困地区考生构成歧视。现在重点大学里农家子弟所占比例为何越来越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高考加分政策的影响。城里学生有条件接受各种素质教育、学习各种特长,于是他们更容易获得高考加分。而农村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们没条件、没机会学习各种特长,而他们具有的特长(比如会种地、会养猪、会爬树)又不能获得高考加分。这样,农村学生在高考中自然拼不过城里学生,其结果是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抬头。

  近年来,取消高考加分的民间呼声不断,可在有关部门看来,高考加分仍然是必要的,只需规范便可。问题是你如何规范?怎能规范得好?上述“三宗罪”所反映的问题,哪一个是你能够解决的?既然无力去除弊端,既然事实证明高考加分弊大于利,何不干脆取消之?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