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正教授为何没那么多人质疑

2013年05月21日 08:12   来源:燕赵晚报   舒圣祥

  28岁,有些人可能还在学校念书。而今年28岁的邓鹤翔却已是武汉大学的一名正教授。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证实,教授叫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不久前刚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或是该校最年轻教授。(今日本报B04版)

  “这是要逆天么?”听说武大出现这样一名85后牛人后,网友纷纷惊叹。当然,“逆天”的说法主要是表达一种感叹和肯定,并没有质疑的意思。其实,相比民国时期那些年轻的教授,28岁教授已经是年长的了。放眼国内外,年轻教授比比皆是,28岁根本谈不上“逆天”。事实上,邓鹤翔的成长之路和科研成就摆在那里,引进人才的大学同样值得信任,这是85后教授很少遭到质疑的关键。

  这些天,一些媒体在感叹“暮气沉沉的80后”,说80后已经到了建功立业的年纪,却普遍呈现未老先衰的暮气。无论在哪个领域,三十而立的80后更多走到前台,都是很正常的。不仅在学术领域,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包括官场。国外不到20岁的年轻人就能成功竞选市长,相比之下,我们的年轻官员一旦被媒体聚焦“火箭提拔”,往往是其命运转折的开始。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能经得起围观的年轻官员,他们共同的身份往往都是“官二代”。之所以这些年轻的官员经不起质疑,一是因为他们得以提拔的程序不像年轻教授那样足够公开,二是因为他们曾作出的所谓政绩远不像年轻教授那样直观可见。在学术领域,任人唯亲是肯定行不通的;但是在官场,似乎并不需要向公众证明能力,而只需在被质疑后辩解几句“能力与岗位相符”即可。

  年轻官员屡遭质疑与年轻教授不遭质疑的对比,既有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更有选聘机制的问题。如果他们在获取职位前,能够直接用能力说话,就像国外年轻的市长们一样以竞选或者其他看得见的方式展现其能力和水平,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质疑;反过来,如果选拔官员的地方政府能够更具公信力,选拔程序能够公开透明严谨规范,同样也不会有那么多质疑。

  年龄原本不该是质疑一个官员或一个教授能力与水平的标准。之所以公众抓住年龄问题屡能揪出官场用人腐败,是因为官场用人不公现象相对太普遍,机制本身存在公信力问题。而那些被质疑的年轻官员,在被质疑后其实也是受害者。尽快完善用人制度,使之更具公信力,更经得起围观经得起质疑,让更多80后官员光明正大地走上前台,这应该也是85后教授少遭质疑带来的一点启示。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