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租车价格上调方案昨日公布,将于5月23日听证。两套听证方案对起步价都由当前的10元调整为13元;每公里的里程价格调整有两套方案,分别为2.3元和2.6元。同时,燃油附加费降低为1元;电召费用提高为4小时以上8元/次和4小时以内5元/次。本次调整的租价收益,全部归出租司机所有,所有出租公司不得借机提高份儿钱。(5月8日《新京报》)
关于涨价的理由,官方给出了如下的说法:北京市发改委昨日表示,当前出租车行业存在几大问题,已经不适应现有需要。此次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增加供给,提高出租车上路运营的积极性,缓解打车难。
解决打车难确实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但如果仅靠“涨价”这一种方法来处理的话,显然有失公允。如果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由消费者来买单的话,显然民意难消。诚如官方所言,涨价的收益将归司机所有,这“听起来很美”。
高峰时段打车难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那一个城市的特有。“打车难”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是“头痛病”。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用车量激增。相应的,出租车作为管理部门,既要维护乘客的权益,也要维护驾驶人的收益,如果打着提高司机的收益旗号进行涨价的话,口号很响亮,民众不一定会买账。为何不压缩管理部门的成本支出,晒晒账本,否则单方面“涨价”难以服众。
笔者认为,这样的涨价还应该仔细斟酌,为何不将管理部门的“份子钱”降低。这样的方案经论证之后,应广泛地征求民意为好,延缓执行或者另辟蹊径不失为好的办法。在“涨声”一片的今天,民众真是伤不起。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