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北京市将推出一揽子综合措施,努力在一两年之内,使打车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其中部分改革措施在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中带有“革命性”。比如出租车一直以来“无偿无期限”的特许经营权,将逐步统一到6年;承包金,也就是常说的“份儿钱”,要制定改革措施,明确“净承包金”的含义;改变“中国式打的”——“招手停、扫马路”的业态运营模式,推广电召服务(4月17日《北京晨报》)。
症结所在:
公益化,还是市场化?
追根溯源,我认为在于出租车行业模糊不清、不伦不类的角色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行业市场化,有些行业公益化,但出租车行业显得两头不靠——说它是市场化行业吧,政府却对其实行准入管制、牌照管制、数量管制、价格管制;说它是公益化行业吧,出租车公司却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出租车司机则风险自担、自负盈亏。
这种不尴不尬的角色定位,使得出租车行业中各方关系从来没有理顺过。【详细】
解决关键:
1、打破垄断
获得出租车经营牌照的252家出租车公司,在整个利益链条上几乎成了一个坐收稳定收益而几乎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的机构。多年以来,外界一直质疑北京出租车行业属于暴利行业,并要求公开经审计的出租车行业的成本核算和利润水平,但历经多年,仍未对外公开。北京市的承包经营模式,和上海真正的公司制以及温州等城市的个人出租运营相比,司机的收入水平和积极性都有较大的差距,体制上的劣势显而易见。在承包经营制下,通过涨价虽然可以暂时解决司机的收入和积极性,但不从根子上梳理利益格局,不改变游戏规则,不真正触动出租车公司的强势利益,再过几年,同样的问题仍然会出现。“打车难”的关键在于垄断经营的体制下,出租车司机高峰时段载客不赚钱,而不是不敬业或者怠工。【详细】
2、触动利益
此次改革,北京说法坚决:企业利润水平要被控制在“微利”。“要想发大财,想暴利,对不起,没有!”这样的说法,显示出触动利益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一旦有突破,赢也会赢在“利益”二字。理顺出租车行业管理与定位,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准入退出和考核机制,势必打破出租车行业旧有的利益格局。《意见》中的举措如能落实,将把过去经营者手上的部分利益,转给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利益能否理顺与合理分配,既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改革成效的检验。【详细】
理解与 期待:
看中国改革在闯关
我们总说,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期,进入到了闯关阶段,容易改的已经改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当前的改革远比我们想象中和能预料到的难得多,这就是“触及利益”的真实含义。
劳教制度改革、信访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改革等等,这些人们期盼已久的改革都是如此。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已经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它的脉动,但是望山跑死马,每一次改革都是一场胜负难料的硬仗。我们要有打歼灭战的信心,但也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期望改革小步快跑,但不必期望改革一步到位。因为改革既是革命,又是博弈,博弈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试探、相互妥协的过程,没有妥协就没有成功的改革。【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开出租车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活儿,那么,为什么数量巨大的黑车还要来这个行业掺一脚呢?答案就在于“份子钱”……欲真正破解打车难,首先就要拿“份子钱”开刀;其次,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让个体经营者也能参与到运营出租车中来,当然在放松准入门槛的同时,出租车行业的监管,服务质量的提升方面都应该跟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