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04月11日 09:43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二、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

    全国林业系统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第一,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我国林地、湿地和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超过9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63%,在优化国土生态空间中承担着主要任务。一是编制《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及各省的规划。二是编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三是完善森林增长和国土绿化空间规划。四是完善全国湿地空间规划。五是对可治理沙地、需要封禁保护的沙地和石漠化土地作出长远和阶段性治理规划。六是对一些候鸟迁徙通道、特殊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编制相应的规划。据初步估算,全国林业生态空间专项规划可达到80多个,将与各地生态空间规划一起,形成科学系统的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

    第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林业实施的重点工程是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的重中之重。一是继续实施好现有重大工程。重点是落实工程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工程质量。二是谋划启动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尽快启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工程。三是支持各地谋划实施一批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形成国家和地方互为补充的工程体系,实现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覆盖,以重大工程推动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

    第三,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林业是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生态产品包括两大类,一是有形的,主要包括木材、森林食品、林化产品等林产品。二是无形的,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声、调节气候、吸附粉尘、生态疗养,等等。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最短缺的产品,社会需求和生产潜力巨大。为此,必须努力增加森林和湿地资源、提升生态功能,发展林业产业。当前重点是抓好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二是延长林产品使用寿命,健全林产品回收利用机制。

    第四,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一是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善林业补贴制度,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将林区基础设施纳入相关规划,逐步提高投资标准。三是完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贷款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四是加大对林业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完善林业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持政策。

    第五,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健全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林地、湿地、沙地被侵占和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有的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恢复,有的不可逆转。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要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一是加强国家立法。修订完善《森林法》等现有林业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是加强地方立法。对已颁布的国家林业法律法规,推动地方制订相应法规。对国家层面立法难度较大的领域,推动各地先出台地方法规。

    第六,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树立和形成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如果说生态文明是大厦,生态文化就是大厦的地基。一是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摈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是培育节约文化。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以索取自然为代价换取过度消费。三是培育生态道德。通过一点一滴的熏陶和积累,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和习惯。四是丰富生态文化载体。广泛普及生态知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全社会的主流道德观。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