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在长安讲坛上说。“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处理不好,甚至会延缓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他同时强调,“城镇化没有捷径可走,想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将该解决的解决掉。不要单纯追求城镇化率,由原来的GDP崇拜转为城镇化率崇拜。”
毫无疑问,城镇化不仅是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的最主要力量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全面小康,更别说全面实现现代化。
但是,城镇化也决不是建几座城市、修几条马路、盖几幢高楼、将农民赶紧楼房那么简单。城镇化是一项事关社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有缺陷、有不到位的地方,都可能使城镇化陷入有名无实怪圈,不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反而会使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并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
近年来,在城镇化问题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必须引起调度重视的问题。如违背农民意志大拆大建,在各种条件都不太具备、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公共设施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强行将农民集中到一个地方居住,把盖高楼、修马路当作城镇化的最主要目标,不给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等。
毫不客气地说,很多地方的城镇化,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已经沦落为将农民从富转贫、由小康转向贫穷的一种恶劣手段。从表面地,农民“账”上的资产多了,实际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却大大下降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方政府不仅没有当作问题来对待和解决,而是当作政绩来炫耀,认为这也是一种超常规,是思想解放的体现,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表现。
事实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一样,都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近路可抄,更不能冒进,而只能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说,城镇化必须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做保证。亦即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以后,在政策上是否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如果政策环境不统一,农民仍然是低人一等,那城镇化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即便农民在身份上变成了城市居民,在思想上也难以根本转变。最终,生活在城镇的农民和原来的城镇居民就会形成两大阵营,变成象一些国家的穷人区和富人区一样,最终形成强烈的社会对抗。显然,这是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也是不应该出现的结果。
第二,在规划层面上,要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目标。这方面,是中国在最为薄弱、最为忽视、也是引发矛盾最为严重、浪费资源最多的环节之一。因为,绝大多数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都是因人而已,而不是因城市需要而已。换一任领导,出一种规划。领导换得越勤,城市规划越乱。表面看,城市漂亮了,实际上,城市的隐患越来越多了。别的不说,仅排水系统就足以看出城市在规划方面的问题。所以,如何在规划方面协调统一,前后一致,具有长远和战略眼光,也是城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第三,在管理层面上,要有科学、超前的理念。今天的城市管理者,更多的是按照领导的意志办事,而不是看居民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在城市管理过程中,都是领导品味高、眼光远,管理得就好。反之,则情况很糟糕。如何突破唯领导至上的管理思维,按照先进城市管理的经验,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城镇管理机制,对城镇化的推进至关重要。其中,居民利益至上,是城市管理最需要牢记的方面。
第四,在建设层面上,要彻底摒弃政绩观念。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太多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从一些地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做法来看,更多的是为了政府政绩的需要,甚至是个人利益的需要。因此,很多程度上,城镇化变成了官员捞取个人政绩的工具。显然,这是不可能达到城镇化的目的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真正城镇化的目标的。如何不让城镇化豪迈官员个人利益的工具,必须建立良好的监管和管理机制。
第五,从制度层面上,城镇化必须与“三农”有机结合起来。城镇化的目的不是消灭农村、消灭农业、消灭农民,而是让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农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农业生产得到更好的提升。离开“三农”,城镇化就会变成“乌托邦”。所以,城镇化未必需要将所有农民的身份都转换,将所有农民都变成工人。城镇化以后,进入城市的农民仍然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进行粮食种植、经济作物生产等。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让农民可赚,有效益可享受。同时,能够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一旦这样的格局形成,城镇化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对耕地的保护和利用,而不是腾出一块地,就盖上一幢楼,就建上一个工厂。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尚不具备将耕地全部转化成建设用地的条件。耕地必须保护,腾出来的耕地也主要应当用于发展高效农业。不然,城镇化又会进入新的怪圈。
总之,城镇化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要一蹴而就。这一点,对广大农民来说,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一个观念逐步转变过程。不然,就会出现硬件与软件的调度不协调。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