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之惑 镇化不是“造城运动”

2013年03月27日 07:17   来源:新民晚报   季 颖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说,有亲人埋葬的地方,就叫故乡。我的故乡,不但埋葬了许多亲人,还有的依然健在。上个星期,刚回去探望了一次。

  故乡位于苏中平原,几年前由县改市,快速进“城”。前段时间,全国两会把城镇化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有专家认为,“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城镇化进程。”也有不少声音,提醒城镇化建设要避开“误区”。过去不太在意故乡发展情况的我,这次特意留了心。

  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但当我开车穿过城区中心时,路边不见干净整齐的楼宇或民居,多是大堆拆迁后的废墟。更头疼的是行人和骑车者,喜欢占道马路中间,仿佛还在乡间小路上闲庭信步,毫不顾忌身后汽车。本地司机见多识广,越过双黄线借用对面车道扬长而去,却让我这个在上海开了十多年车的驾驶员手足无措。“子不嫌母丑”,我没有贬低乡亲的意思,可城区建设了多年,还没有个完整的城市形象,人们基本的交通文明素养怎么也没明显改善?

  城镇化不是“圈地运动”。表哥家盖了没几年的三层楼房,马上又要拆迁。表哥家原来的村子叫“十里甸”,顾名思义,离县城十里地。几年前县改市的热潮中,村子被划进新城范围,房子和土地没了,但得到一笔补偿款和几个城区户口。表哥花20多万元在新宅基地盖了楼房,其中几间租给附近学校教师,日子倒也乐和。最近新规划出台,表哥家附近要建体育中心,满足市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我以为他会惋惜新房子,谁知他说,此次拆迁补偿价格不低,他的三层楼房面积大,能拿到100多万,足够在城里买一套大电梯房,真正变成“市民”。

  城镇化不是“空心化”。老家如今能看到的大多数是老人,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时如候鸟般纷纷归来,热闹上一阵。而村前一望无际的田地,因为缺少劳力,很多人家不愿耕种,在种的也就是口粮蔬菜,几乎没有规模农业或经济作物。村里还有不少破败的房子,主人早已搬离,废屋空占土地。如何利用城镇化建设解决当地人的养老和孩子教育问题?如何吸引青壮年回流故土?如何借助土地使用权改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这些,都需要好好思量。

  我的故乡,只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我的观察,也只看到发展中的一些皮毛;我的疑惑,希望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找到解答。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