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调查勿当一阵风

2013年03月05日 13:13   来源:长江日报   夏昌奇

  开门办会,是近年来“两会”的一个显著趋势。除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报道,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传播也渐成气候。

  据零点指标数据最新发布的“2013两会调查”,电视依然是公众了解“两会”的主要渠道,但通过网络关注“两会”的公众也不少,占到受访者的两成以上,仅次于电视媒体。

  我属于后者。“两会”的信息差不多都是在网络,主要是在微博上看到的。作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两会”自然成了微博的热点。以“两会”作为关键词在新浪微博作即时检索,可以看到超过120万条相关信息。

  微博,被称为自媒体,以其鲜活、即时和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因为刚刚出台的新“国五条”,住建部长在会场外被新闻记者围追堵截不得脱身而拱手抱歉的照片,多半是不会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的。

  除了这些“花絮”,更值得关注的是与会委员和代表的话语。与会代表中透过微博发声的,不在少数。今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发表在网络上的“两会日记”。

  在3月3日的日记中,葛剑雄提到一个问题。他问道,人大和政协有常设机构,但为什么在中国大多数人心目中,除了“两会”期间,其他时候就没有人大和政协呢?

  的确,与“两会”期间的热闹相比,人大和政协的日常工作显得相当冷清。在一年365天中,“两会”会期是十分短暂的。虽然会前少不了大量准备工作,会后也不乏对议案等事项的跟踪和回馈,但对于绝大多数“兼职”委员和代表来说,短暂的会期难以尽到委员和代表的职责。葛剑雄举例说,例如预算问题,如果不是财政方面的专家,平时也没有时间做调查研究,怎么可以在预算方面发表意见和决策呢? 他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两会”,不应该是一阵风。人大和政协的政治功能远远不应该止于短短的会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会,一阵风;新闻媒体报道,一阵风;公众关注,一阵风。这不应该是政协和人大制度的本意。

  为此,葛剑雄提出应该让政协和人大制度向常态化发展。他说去年曾建议让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职化,可惜到现在还没有实际动作。

  身为委员,葛剑雄对“两会”的反思是有分量的。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以理性为原则,讲究制度设计。但应该看到,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大和政协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同样有不断趋于完善的内在要求。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职化,可以克服“两会”一阵风的弊端,落实人大和政协的政治功能,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