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周口平坟与修坟中的文化对撞

2013年02月21日 08:10   来源:钱江晚报   戎国强 本报首席评论员

  颇受争议的河南周口平坟运动再起波澜。由于国家出台新规,2013年起民政部门不能再强制平坟,周口地区几个月前被平掉的200多万座坟墓,至少有一半在春节前后重新隆起;直到近日,在周口农村很多地方,都可见到农民在田野里修坟。

  相关报道说,近百万座重新修复的坟墓,无疑是摆在周口市政府面前的一块烫手山芋。换一个说法,强制平坟,是政府将一种作用力施于民众;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现在民众恢复祖坟,就是反作用力的表现。当然,反作用力不一定只有这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因为有国家禁止民政部门强制平坟的规定,当地百姓才敢于恢复祖坟。

  所谓“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借用了物理课本里的概念。平坟与修坟,都是社会性行为,因为同时涉及权利与文化习俗,所以平坟与修坟的冲突,兼具政治与文化两方面的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平坟作为一种施政行为,就显示出文化上的尴尬来,或者文化上的合法性不足。

  祖坟是个人寄托感情的一种方式,其纽带是血缘关系,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否定和割断的联系,是人类存在、繁衍的依据,所以,周口群众对修坟的执着,显得简单和强韧,具有鲜明的一贯性和一致性。但是,反观平坟政策和行为,就完全不同了。相关报道说,周口市下辖的太康县逊母口镇陶母营村王家庄,有一片“王家祖坟”,推行平坟时,当地政府用了2天时间平掉了160多座坟墓。但是,“除夕那天午饭后,王家庄的大车、小车,妇女、儿童,全村人几乎都出动赶到王家祖坟,大家拿起铁锨就开始圆坟,仅仅两个小时,160多座坟墓就起来了”。镇委书记徐莲和镇长马涛得到汇报后,都表示“上面没有政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再等等”。国家关于民政部门不能再强制平坟的规定,在他们眼里不是“政策”,他们所等待的“上面的政策”,是来自当地领导,来自顶头上司的“政策”——权力运行的随意性、摇摆性,上下脱节,不知所措,在这里显露无遗;推行平坟时所营造的“声势浩大”、“一致拥护”立即显示出其本相来。

  国家关于民政部门不能再强制平坟的规定,可以视为对民间习俗的尊重,是地方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根本性导向。“死人和活人争地”是一个现实问题,殡葬改革有其必要性,但是,如何改,改的方法如何尊重群众的感受,不能轻视。更何况某级干部的祖坟可以例外,直接有违公平,群众反弹就在所难免了。但是,一些地方的的政府管理,骨子里仍然奉行着“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一类的官场陋习。由于权力傲慢已成习惯,一些权力者早已丧失了文化敏感,他们是不会感知到自己的文化尴尬的。只要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了,仍然会一脸庄重地推行他们的那一套;与民众意志正面对撞,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缺乏文化敬畏,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形成尊重历史的文化,可以按照一时、一事、一人的需求,任由个人意志割断历史,人为地编造、改写历史。文化意识,也是一种历史意识;没有历史感的人群,必然是没有未来感的人群。如果由这样的人来执政,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周口平坟,仅仅是一个最近的例子罢了。很多地方发生的诸多事情,都可以作如是观。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文化陇原厚积薄发    2013年02月19日
  • ·甘肃将加快建设华夏文明创新区    2013年02月19日
  • ·文化“大餐”进社区    2013年02月10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