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发展新兴产业不能急功近利

2013年02月19日 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乔 标 成 卓

  当前,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的热情高涨,但不少地方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规律、特征认识不足,急于抢占先机,基本上延续了走低水平外延式扩张的老路。

  新兴产业走“老路”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仍将着力点主要放在增加投资和产能扩张上。目前,不少地方发展新兴产业,仍然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增投资,依靠资金、土地等投入迅速扩大产能,较少考虑区位、企业、技术、人才等基础条件。二是仍然以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为主要途径,忽视自主创新。比如,在发展LED产业中,各地竞相补贴进口设备,导致MOCVD(金属液相沉积设备)大量进口,生产厂在全国遍地开花。三是仍然以加工组装、出口导向为主要模式,走“两头在外”的发展道路。部分新兴产业主要依靠购买国外的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加工组装后将大部分产品和服务销往海外。比如,2011年我国用于太阳能发电的电池板产量已超过1200万千瓦,但国内太阳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仅为22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只占同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16.95%。

  采用这种大干快上、急功近利的方式来发展新兴产业,正在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一方面,部分新兴产业领域出现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局面,为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和布局增加了难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0多个城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有17个省、直辖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仅千亿元光伏产业园就有几十个。另一方面,陷入了产业价值链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容易造成产业未经历充分成长就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格局。在缺乏自生技术来源和有效产业配套的情况下,部分领域产业规模的盲目扩张容易形成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局面。比如,在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关键元器件及专用设备等高端领域,绝大部分知识产权和标准由国外企业掌控,导致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操作系统都高度依赖国外。

  应当看到,从产业成长规律看,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和创新活跃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产品的技术研发周期和产业化周期。

  从国家层面看,要在充分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规划布局和政策扶持,加快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和统计体系,引导各省市将资金引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真正把着力点放在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整体升级上。从地方层面看,要根据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选择几个最有基础和优势的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在龙头企业培育、核心技术突破、专有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布局,培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优势的产业体系。从企业层面看,绝不能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短期投资行为,应遵从市场规律和新兴产业成长规律,着力培育形成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