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将“头等大事”放在心头

2013年02月07日 08:37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

  过年尽孝,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围着父母转,无论大事小事。把自己的事先放一放,把自己身上的其他职责、符号暂时放一放,只简简单单做一个让父母开心的孝顺儿女,听老人唠叨些家长里短,让他们顺心、开心,让他们为自己养育出懂事的孩子而欣慰。

  攥着回家的车票,拉着塞满礼物的行李箱,携妻带子,无论是已经回到家的,还是正在回家路上的,或是准备启程的,当大家陆陆续续迈进家门、回家过年时,有一桩“头等大事”当放在心头。不是别的,就是如何哄家里的父母开心,孝顺父母,这是儿女回家过年最最要紧的事。兹事体大。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歌男女老幼都能哼上几句。去年底,“常回家看看”被写进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儿女异地求学谋生,父母长年空巢守望,平时最多是电话问候。过年了,回家了,是儿女们尽尽孝心的时候了。

  记得去年,全国老龄办等联合发布了“新24孝”,包括亲自给父母做饭,聆听父母的往事,教父母上网,为父母拍照,说出对父母的爱,带父母做体检,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这些事可能听来有些琐碎,居然要老龄办等组织正式地以“新24孝”的方式提醒全国做儿女的,这多少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即我们不少人确实忽略了父母的需求,尤其是老人渴求精神与心理慰藉的需求。而“新24孝”里面至少有一半的事是儿女可以在陪父母过年时做一做的。

  过年尽孝,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围着父母转,无论大事小事。把自己的事先放一放,把自己身上的其他职责、符号暂时放一放,只简简单单做一个让父母开心的孝顺儿女,这是送给父母的最好礼物。平日里,在单位打拼,我们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作为国家公民,我们遵章守纪,恪尽公民职责。一年365天,可能只有过年这几天,我们可以将自己全部交给父母。给父母倒杯热茶,陪父母浇浇花、溜溜宠物,给父母洗洗脚,都是举手之劳的事。当父母一天天、一年年进入老年,儿女与父母共度好时光的日子可谓屈指可数。所谓“尽孝要趁早”,这是过来人的生活宝典。

  陪老人聊天,说什么、不说什么,也得用用心。听老人唠叨些家长里短也好,鸡毛蒜皮也罢,耐心听着就够了。有时,父母并不一定要征求儿女的意见,他们只是需要孩子的倾听,需要对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倾诉而已。尽可能“引诱”着父母说说他们儿时的趣事,在追忆自己当年的精彩人生时,老人的脸上会荡起最幸福的笑意,而父母的生活经验于晚辈也不无益处。至于单位的烦心事,就不必跟老人说了。还有小家庭里的纷争,也没必要跟老人讲了,别让他们挂念,别让他们为晚辈操心,也是一种孝顺。

  对高龄或患病的父母,儿女的孝顺更多的是哄老人开心,而不是遇事争辩谁对谁错。生活中,人到中年同样为人父母的我们,往往有足够的耐心为年幼不懂事的孩子一次次收拾起洒落桌上的饭菜,当年老的父母闹脾气或动作不灵便时,如果我们也能拿出对待孩子的那般耐心,为他们擦去沾在嘴角的米粒,为他们捡起掉落的毛巾,就是对父母的孝顺了。年月不饶人,他们不再是我们幼时心目中那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偶像”,正如我们也有老去的一天一样,他们以一生的操劳尽到了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他们的人生剩下的已是夕阳余晖,现在,轮到我们照顾他们了。回家过年这三五天的时间,让他们顺心、开心,让他们为自己养育出懂事的孩子而欣慰,就算是对父母最大的尽孝。

  近日,名为《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帖子蹿红网络,引网友泪奔,被誉为挑战“炫富”的最牛“炫父”帖。主人公以陪父亲走村串户收玉米的故事,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一再突出其“传递正能量”的现实意义。春节临近,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感恩的情绪自然最能牵动人心。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陪老人开开心心地过个年,我们一起来做这道为人儿女的功课吧。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