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通报称,1月30日全国灰霾面积有所扩大,达到143万平方公里。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和蓝色预警,北京也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持续“严重污染”。(1月31日《新京报》)
灰蒙蒙的天气里,大家本能地感觉到心情压抑、呼吸不畅,因此自然会联想到空气污染问题,会敏感地想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会理性地考虑如何改善生态和自然环境。然而,客观冷静地分析一下,雾霾天气并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反倒是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更要当心。
无论多么漫长的雾霾总要散去的,总有一股强劲的冷空气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总有一场酣畅漓淋的雨雪会冲走灰霾,“守得云开见日出”的日子终究会来。可是,一旦阳光明媚就万事大吉了吗?雾霾天气虽然令人不爽,其实并不是空气污染的“本尊”,而只是空气污染的症状之一,只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将原本无形的空气污染问题“现形”了而已。换言之,雾霾天气有还是没有,空气污染都在那里,切忌见了蓝天就忘了雾霾。
撇开表象看本质,不要在雾霾的天气里过度反应,更不要在明朗的天气里就感觉万事大吉。往前看,雾霾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内发生的意外情况,而是之前长久的明朗日子里的污染所造就;往后看,雾霾的消散并不是代表着污染物一扫而空,而是在之后漫长的明朗日子里继续“潜伏”。
雾霾不过以极端的形式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如果我们能够以“管中窥豹”的警醒意识来看待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里持之以恒地改进、推动环保工作,雾霾不啻是一个环境预警的醒目红灯,是推动我们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一个契机。
根据卫星遥感监测,1月30日全国灰霾面积比前一天多了1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从直观上来说,就是中东部地区大面积陷入“十面霾伏”;从数字上来说,意味着全国近15%的区域都笼罩着灰霾。此次大范围、长时间的全国灰霾集中爆发,在直观地提醒我们,无论是谈“民生”还是谈“国计”,环境污染问题都要当作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课题来考量。
无论这一波雾霾天气还要维持多久,从这一刻起,必须铁下心来把环境保护当作长治久安的大计来抓。而从根本上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工作,必须破除当前狭隘的环保工作理念,树立起“大环保”的新理念。
营造安居乐业的美丽中国,环保局一个部门“单兵作战”成不了气候,只有各级各地政府切实转变“GDP为王”的发展理念,从招商引资、产业定位、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各方面齐头并进、宏观引导,才能真正修复和构建起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而每一个人也是社会“大环保”事业的一份子,要把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当作自己的义务,少开些私家车,少些无谓的大吃大喝,少耗费一些生活资料,少制造一些生活垃圾……个人的贡献虽然只是绵薄之力,个人造成的污染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是经过十三亿人的倍数放大,其正负能量都将是无穷大的。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国计民生发展的根本所在,政府部门自然是中流砥柱,普通百姓也责无旁贷,为维护共同的家园而投身环保、改善生态,无论是雾霾沉沉还是天空明朗,我们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