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买几本好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在北京图书大厦童书专区,几乎每天都有许多家长领着小朋友前来选书,结账的人群排成了“长龙”。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有不少家长反映为如何给孩子选书感到困惑。童书市场为何遭遇“选书难”?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出自三个方面。
首先,市场中童书的品类、数量日渐丰富,选择的机会多了,也增加了选书的难度。近年来,我国儿童图书出版市场日渐火热。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少儿图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为4.66%,虽低于2011年的同期增长,但也远远高于同期全国零售图书市场0.27%的增长率。
其次,童书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实力,让众多出版机构纷纷布局竞争这块“蛋糕”。但图书的数量上来了,质量却良莠不齐。商业竞争中,一些儿童读物沿袭成人图书的制作方式,版式较为僵化,内容依然陈旧,插图制作不够精美,纸张、印刷色彩等不尽如人意。
此外,我国童书市场还未形成良好的评推机制。好书还需千人评。童书市场的广大受众是儿童,他们虽可以直接通过“喜欢”与“不喜欢”来对图书进行“评价反馈”,但仍不具备完全的分析和表述能力。选书购书的往往是大人,他们在掏钱付费时仍需要一些“市场口碑”作为选择参照。在各种榜单“纷至沓来”的当下,选择可信任的榜单已成为选书之前又一艰难抉择。
因此,对于童书市场“选书难”的现状,或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从创作角度而言,面对国外优秀童书的竞争,创作者仍需悉心了解当下我国儿童的心理特点、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和审美水平,树长期品牌,不盲目跟风。这方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将童书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定位,能有效减少同质竞争。
从出版角度而言,在提高童书制作质量的同时,还要提高童书的内容质量。近两年,不少出版社都在尝试与国外书商合作引进童书,也陆续推出一批优秀的儿童读物,受到市场欢迎。但“引进来”的同时,关注传统文化的启蒙传承也很重要。合作开发、相互借鉴,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同样需要策略与智慧。
从评价体系而言,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信息共享、互动交流的平台,也许比单一的童书榜单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家长可以在平台上了解新书发布信息,交流选书、购书心得,而创作者和出版方借此渠道也可了解到儿童的反应和家长的诉求。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也将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