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29日全国灰霾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中央气象台在大雾预警之外,也同时发布了霾蓝色预警信号,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据《新京报》1月29日报道)
专家们已经有明确的解释,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看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既然雾霾产生的污染源头已经找到,就应该对这些排污重点“下猛药”根治。
工业生产有哪些重要的颗粒物污染,如何从生产工艺中排除这些污染,环保及工业主管部门要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严格的整改标准,要督促生产企业整改到位。这当中,政府主管部门担当着“裁判员”的角色,工业企业担当着“运动员” 的角色,二者都要本着为国家和社会负责,也为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态度,去做一个称职的推动者。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则是一个牵扯面更广泛的全局性问题。首先,环保和汽车产业权威部门要出面,对当前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进行调整,推行新型环保节能型汽车制造工艺,把颗粒污染物排放浓度降下来。其次,标准制定之后,对燃油加工、汽车制造等相关企业生产要监管到位。
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对全国乃至各地机动车保有量进行必要、合理的调控,不能放任汽车拥有规模继续无节制地膨胀。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个公民都要认识到汽车使用对环境污染必然造成沉重负担,为了享受更多蓝天白云的日子,在要求政府、企业、社会担责之外,我们每个人能否少买一辆车、少开一回车、少一点对空气的污染?如果你不能、我不能,有什么理由去指望别人?
扫清雾霾是环保的重任,然而,这个环保却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环保部门工作,而是有赖整个国家行政体系形成“大环保”格局的发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