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即分析、判断。十八大之后,反腐呼声高涨,官员财产公示是热点之一。同时,一些官员也提出了各种关于官员财产公示的学说。据不完全统计,见诸公开报道的就有以下几种:“上级有通知就公开说”(以下简称“通知说”)、“侵犯隐私说”、“影响稳定说”等。本文试图对这些学说略作分析。
“通知说”。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佛山市市长刘悦伦、深圳市市长许勤等,在当地“两会”上表示:如果上级有要求,他们会公开财产。此说可以换一个表达方式:“没有上级通知,我就不公开”。虽然意思相同,表达效果区别很大。前一种说法,对上,有服从上级,组织纪律性强之意,对下,有顺应民意之姿态,比较“正面”。后一种说法,照顾到了对上这一头,对下,则是公然的抵制、抗拒,看起来比较“负面”。值此民意汹汹之际,“正面”表达较为稳妥。
但“通知说”有一先天弱点,经不起推论、联想、对比。对官员财产公示,上级虽未发通知、提要求,但也从未禁止,因此,官员财产公示,在可做、可不做之间。但是,还有一个考量角度,即应做与不应做。世界上清廉指数比较高的国家,都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同时,中国民间目前对官员财产公示呼声较高,中央亦反复重申反腐要求。官员财产公示,既符合上级要求,亦顺应民意,有利于公平正义,属于“应做”之事。只要官员愿意,财产公示属既“可做”亦“应做”之事。
再做联想、对比。各类“上级通知”,历年来已经数不胜数,早几年常有“禁止建造楼堂馆所”之通知,但所建之物,已经与时俱进到领导别墅、内部餐厅、内部会所等;还有禁止超标配车、禁止超标装修办公室、禁止大吃大喝、禁止……基于这个事实,有一个推论,至少在逻辑上是成立的:有通知都可以不执行,没有通知,更不可能实行。
“侵犯隐私说”发明人是广州市的人大代表叶鹏智。“侵犯隐私说”的内涵比较丰富:(一)“公开官员财产不一定是最佳方式”。分析:没有人说这是最佳方式。不是最佳方式,也应该尝试,“最佳”只能在实践中比较、寻找,不是“最佳”就不实行、不实践,最后的结果是:既没有“最佳”,也没有“次佳”;叶鹏智的学说,是房叔、房妹们之“最佳”,由此得出结论:官员财产公示,就是“最佳”。(二)“要官员公开财产有法律依据吗?全国人大有公布财产的法律吗?”分析:民众呼吁官员财产公开,最高理想、最高境界,就是立法。呼吁完善、健全法制,是民众之合法权利。一旦立法,“侵犯隐私”便无从说起。(三)“官员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分析:“房叔”、“房妹”、“表哥”、“表叔”吞噬公款,吞噬民众创造的财富,而民众既不知情,亦无抵制手段,就是把民众当“奴隶”。叶代表此说属倒打一耙。
“影响稳定说”由浙江慈溪市纪委常委杨智峰创立。杨智峰称,“推行官员财产的彻底公示,也要考虑社会接受度的问题,他承认目前收入差距较大,会顾虑官员财产网上彻底公示后,引起社会反弹,带来不稳定。”与前述两种学说相比,杨说最为含蓄。其本意是:(一)官员拥有财产之多,收入差距之大,已经超过社会接受度。(二)官员财产公示“会带来不稳定”。分析:语焉不详,谁的不稳定?是官员乌纱帽的不稳定,还是社会不稳定?按照杨说,腐败不影响社会稳定,反腐要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反腐应立即叫停。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