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今后谈论水质时,不只是出厂水能直接喝,到户水也达标合格;入住保障房时,不只是搬进了崭新的房屋,而是搬到一个生活便利、配套完善的社区
北京一对专门研究水的专家夫妇,20年没喝过自来水,一直在喝各种瓶装矿泉水。这让不少普通百姓担心——我们喝的自来水是不是不干净?政府部门忙不迭澄清:“北京的水质全国最好!”可老百姓还是担心:我们平时喝的开水就是有明显的沉淀物,容易结上一层厚厚的水垢,偶尔还会有一点奇怪的味道,似乎不是“全国最好”。
其实,官方公布的水质情况还是可信的。去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强制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个标准共有106项指标,与欧洲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基本一致。按照新标准,我们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为了适应新标准,这几年多数水厂都改进了工艺,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了先进的净化处理系统。笔者在北京、江苏、广东等地自来水厂采访时,也确实打开龙头直接喝过清冽的自来水。
百姓对水质的感受不同,问题主要出在从自来水厂到家里水龙头的“路上”,陈旧的管网使本来达标的水质遭到二次污染,尤其是从小区门口到居民家里的这“最后一公里”,目前更是缺乏有效的水质管理。有的小区供水归政府管,有的由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完善的小区会定期清洗水箱和管网,不那么规范的小区就打了很多折扣,有的小区水箱里甚至发现过各种污物。这“最后一公里”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居民家里水龙头的水质。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政府提供的各种市政公共服务也是如此。往往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却因为这“最后一公里”的不完善,导致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公共交通。如今各地都在修地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却始终没有解决从站点到小区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共自行车租赁迟迟无法推广,小区的摆渡车也寥寥。特别是炎炎酷暑或数九寒天,很多人宁可开车堵在路上也不坐地铁公交。
再如保障房。房子盖得很漂亮,但小区周围没地方买菜,没有学校医院,没有公交地铁站,配套设施不完善已经成为当前保障房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这让本来兴高采烈的保障对象失望,有的甚至放弃了好不容易摇号获得的资格。
由此可见,市政公共服务应从过去粗放的、重投资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发端轻末端,转向更加注重全过程管理、更加精细、更加关注老百姓切身感受。期待今后谈论水质时,不只是出厂水能直接喝,到户水也达标合格;关注公交优先时,不只是有公交车和地铁,两端的短距离通勤也能更加方便;入住保障房时,不只是搬进了崭新的房屋,而是搬到一个生活便利、配套完善的社区。这样,才能以人为本、让百姓真正感受到美好的城市和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