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5日开始,北京市将首次网上公布自来水水质信息,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公布上一季度的水质信息。相比于复杂的水质数据,市民看重的是直观感受。北京市民童先生说,他不相信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布水质全部达标的数据。此外,民众的怀疑情绪还源于对官方单方面公开数据的不信任。(1月15日中国广播网)
民众的质疑是必然的,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都由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大包大揽,即便不达标又怎会“自揭家丑”?事实也证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所进行的水质监测确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此次公布的是自来水管网水质和出厂水水质信息,但是,从水源地到自来水厂、小区、水龙头,自来水的每一环都可能受到污染。
也就是说,官方所公布的自来水水质,远不是人们所直接接触到的水质。由于各个环节污染的不确定性,人们所接触到的自来水水质是否达标尚且存疑。再者,监测点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一环,具体设在哪里,是如何选择的,这些信息并未对外公开,面对舆论的质疑,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宣传部长只表示“需要上级做出通知”。
监测点的设置和选择,关乎自来水水质信息的准确性,在这些信息没有得到完全公开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官方结论的可信度。倒是民众的感受更显得真实可信,比如,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的南城,“水质不好”几乎口口相传,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孔女士说,南城的自来水一直都很浑浊,很多人都喝桶装水、矿泉水。
如果确如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所说,自来水水质实现了全部达标,何以民众的感受会如此大相径庭?水是生命之源,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因此水质达标与否,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因此,有关于水质信息的发布备受关注。相关方面定期公布水质信息固然是一件好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但需要指出的是,水质全部达标,其前提是公信力必须要真正达标,只有信息公开更加权威、可信,“水质全部达标”才不会引来民众不一样的感受。而这,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引入权威的第三方,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回应民众对自来水水质信息的渴求,唯有更真实地呈现自来水水质信息,才能倒逼城市向公众提供合格的饮用水。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