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多地土地市场升温,京二手房成交同比大涨360%,令公众对房价的敏感神经再次紧绷;然而在一些三线城市却“鬼城”蔓延,据称辽宁营口楼市库存需消化5年,当地银行担忧风险不得不切断开发商贷款。(1月23日《中国证券报》)
近来,随着城镇化被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不少地产业者、某些经济学者更是大喊楼市“如日中天”,并不断警告“房价泡沫不可破”。在一些热点城市,房价之高让人瞠目结舌。最新调查显示,在目前的房价水平下,广州市民觉得收入水平至少要涨3倍才能接受!而所谓如营口、常州等地由于新建住宅空置率高、大量商品房积压而被称为“鬼城”,在一片寂静与空旷的情景之下,人们也不由纠结起来,楼市如此“阴影笼罩”,不是地产一种产能过剩的表象吗?
或许有人会头头是道地给我们分析,那是当地政府不充分考虑其城市布局合理性而简单的造城,以及片面追求GDP和热衷土地财政留下的深刻教训。
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是需要内生的投资动力,不过,构筑中国经济“安全网”如果可以依靠“钢筋水泥”来维护的话,曾经的日本,还有之前的阿根廷、西班牙就不用遭受房价泡沫带来的经济绞杀而陷入泥潭裹足不前20年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假如是由楼市来刺激的话,营口“鬼城”其隐藏的各种危机和风险不会蔓延吗?在一些所谓楼市“如日中天”的地方难道不会再重演吗?拿什么充分的依据来证明这几个地方仅仅是个例,不会是最后的绝唱?!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的主轴,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不能够做到“换档”前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怎么会变成“必然”,进一步说,“如日中天”的房价又有多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呢?(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楼市调控方显效 “双限”缰绳岂可松
楼市宏调不能溃于急功近利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