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6岁女孩“叹人生没意思”,警醒了谁?

2013年01月21日 15:18   来源:荆楚网   庞春蕾

  这个寒假,语数外三科,老师共布置了作业200多页。鑫鑫每天都要写20多页作业,除了写作业之外,她的娱乐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寒假过得开不开心?鑫鑫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开心,还不如上学呢,天天就知道让我写作业。”紧接着还叹了口气,语出惊人:“我的人生太没意思了。” (新文化网1月21日)

  6岁女孩整天陷在作业中,感叹人生没意思,语出惊人令人咋舌,然而家长却见怪不怪,“不写作业还能干啥”,这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然而,笔者却认为,6岁女孩“叹人生没意思”,值得警醒。

  家长需警醒。孩子有着贪玩好动的天性,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别把自己的好恶和童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对他们既是一种负担,也容易扼杀他们的童性,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每位家长应该考虑的。成绩决定一切并不可取,要促进孩子德、智、体、心理全面发展,整天陷在书本里,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炮制”天才是每个家长都向往的,但要理性回归。

  学校需反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然的崇敬之感。学校、教师任重而道远。当前,虽然学校已经在逐步落实素质教育,倡导“减负”,但是无形中各种可以负担还是压在孩子们稚嫩的肩膀上,整天埋在书海上,特长班里。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引导,多和家长沟通取得理解,双管齐下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社会需改进。现如今,社会上对于孩子们的好坏,还是以成绩论成败,学习差的孩子仿佛就低人一等,“有色眼镜”比比皆是。社会上要消除这种以成绩盖棺定论的评价观,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不能因为繁重的课业就抹杀了他们成长成才的根基,要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营造美好多彩的未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