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16日调价后,国际原油一直处于高位窄幅震荡的局面,三地(辛塔、迪拜、布伦特DTD)变化率也始终徘徊在正负值红线上下,春节前市场难以形成调价预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几大巨头为抢夺市场份额,其价格战尤为激烈。为刺激走量,各大巨头销售政策多样,柴油价格明稳暗降现象普遍。目前市场汽柴油批发价较零售到位均价有508元/吨和388元/吨的差价。(1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席卷中国17个省区市的雾霾天气再一次引发了全民性的反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到底与现实生活有多么密切。在检讨PM2.5Z指数构成的主要污染源时,三桶油被网友指正“成品油质量不过关”才会造成令人惊心动魄的十面霾伏。即便如此,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的事实依然每天上演着,且没有任何有可能低于美国油价的迹象,三桶油之间的价格战也不过是掩耳盗铃式的伪市场竞争。
纠缠于“春节前,国家发改委油价上调窗口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实际意义,“供大于求”的定义不是当下才有的市场状态。虽然中国在“2012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但成品油供应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双双突破1900万辆,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再次刷新全球纪录,连续四年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国内汽柴油却在2013年出现过剩供应,不得不说,三桶油近年来一直价格方面绑架相关定价部门,所谓的窗口期,应用上调的实际效果远大于下调的市场愿望,如果非要评价一下加权系数和国际原油三地竞价机制与中国成品油挂钩的定价结果,想必所有自掏腰包加油的中国司机都会回答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在成品油的价格问题上,三桶油永远都是用成本价格说事,但除了三桶油自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成本究竟是如何换算的。在与国际原油三地定价指数挂钩时,国内消费者眼见国际价格下调的幅度,却看不到国内价格机制与之下降曲线吻合。至于人人诟病的资源垄断阻碍民营资本进入成品油的玻璃天花板无法打破时,“三巨头与民营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也是一句可笑的“专家式”的分析。真的是存在三桶油和民企的竞争,中国成品油的价格也不会到今天的这步田地。
至于春节是否价格提升,从近年春节的实际情况看,春节涨价的价格预期是一个无法突破的心理瓶颈,“如果国际油价上涨速度够快,国内油价应声上涨的压力势必将很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期待三桶油真的运用市场机制让影响中国成品油价格是痴人说梦。(黄水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成品油价格激战能否带来惠民福音?
“三桶油”的巨额利润从何而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