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央视卖酒地方台卖药,谁醉了谁病了

2013年01月16日 08:42   来源:红网   碧翰烽

  81岁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赵鹏大教授,在实名微博连发数条微博,痛批央视晚间新闻白酒广告泛滥,甚至统计出30分钟的新闻时段所插白酒广告多达16种,引发网友热议、转发。(1月15日《长江日报》)

  如此多的白酒广告扎堆式、泛滥式地登上中国第一大台,实在让人有些费解。为了钱,我们的央视已经醉得人事不省了。

  为了钱,商业广告无孔不入,难怪人们笑称,我们现在不是在新闻中插播广告,而是在广告中插播新闻;不是在电视中插播广告,而是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尽管国家广电总局一再重申,可是各大电视台就是我行我素,毕竟在台领导的眼里,钱是第一位的。

  而在地方电视台,卖“药”的广告此起彼伏,什么“药”都有?即使是性药的广告也是天天上荧屏,好象全中国人都病了,好象全中国的男人都阳痿了,好象全中国的女人都要人流了。

  央视卖酒,地方卖药,为的都是一个钱字。什么社会效益,什么媒体责任,通通都抛在脑后,谁出的钱多,谁就是大爷,谁出的钱多,谁占的时间就多、位置就突出。

  再者,央视如此给白酒做广告,究竟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态势。都说酒文化博大精深,我看我们现在的酒已经深入国人骨髓,不断地被庸俗化,特别是在官场上演绎成了“三大战役”,酒桌上的饮酒已不再谓之文化,而是一种设局的道具,一种权力彰显的道具,一种利益交易的道具,酒在这个时候还能充当多少文化、多少情谊的桥梁?

  就在中央八项新规颁布之后,不少地方都对公务接待饮酒做出了规定,特别是海南省直接在全省出台了禁酒令。酒这个东西可望在公务接待中得到约束与限制。

  也就是说,举国上下都在为公款吃喝特别是饮酒方面做出姿态,可我们的央视却浑然不顾这种现实与群众的期待,整天在那里为白酒大做广告,鼓吹饮酒作乐。

  酒是穿肠毒药,是药三分毒。无论从身体的健康而言,还是于心灵的健康而言,酒也好,药也罢,都是不宜多用的。作为社会媒体,应该要为此作出表率,不能给这些毁坏民族身体、腐蚀民族精神的东西推波助澜。

  钱当然要挣,但要挣得有道。古语说盗亦有道,就连强盗都知道讲个道,难道说我们的媒体却做不到吗?为何就被白酒醉花了眼,被药物迷了心窍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