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央视30分钟播16种白酒广告 不良风气帮凶(图)

2013年01月16日 07:00   来源:西安晚报   文/堂吉伟德 图/王成喜

 

  近日,81岁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赵鹏大教授,在新浪微博实名连发数条微博,痛批央视晚间新闻白酒广告泛滥,甚至统计出30分钟的新闻时段所插白酒广告多达16种,引发网友热议、转发。(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自古烟酒皆一家。酒的危害性与烟同样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过犹而无不及。一是饮酒过多伤身。据一项国人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饮酒人群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及以下水平。二是酒文化泛滥加剧了社会风气的异化,以及官场生态的恶化,甚至成为腐败的重要诱因。三是饮酒产生的酒驾成为重大的安全隐患。据公安部统计,仅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20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酒后驾驶35.4万起。

  更重要的是,对酒类的宣传泛滥,对未成年人产生了误导,使青少年饮酒行为变得更加严重。减少酒精对青少年的危害异常迫切。

  酒类因为对公众健康带来的伤害而成为众矢之的。作为“三公消费”以及“酒驾”的重要诱因,酒之于民众有着很深的情感伤害。电视作为公共传播平台,社会责任当是第一要务,因而应当做少饮不饮的倡导者,而不是鼓励喝酒的推动者。因而减少酒类“电视广告”不仅是净化荧屏,还更多的时间于观众的需要,更是顾及其情感需求,体现社会责任的需要。

  无论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计,电视广告也应来一场“禁酒行动”。在此基础上,应当由全民意识转化为公权行动,学习国外经验与做法,从顶层设计方面入手,完善相关的法规,让酒精不再成为安全的隐患,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帮凶。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