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自带干粮”何以为民“减负”?

2013年01月08日 10:08   来源:荆楚网   彭爽

  贵州省4日做出一项新的规定,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给基层增加负担。这个听起来似乎有点“过分”,但对于基层乡村特别是贫困乡村来说却十分“减负”的规定,是贵州省委常委会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为进一步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而做出的。(1月6日 新华网)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带来了一股简朴务实的政务新风。随着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改进作风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号召,根据自身实情相继出台各种新规。贵州看似“为民减负”出台的“自带干粮”举措,实难难以摆脱“走秀”的嫌疑。试问连“方便面”都成为乡村负担之时,村民岂不是连日常的“一粥一饭”都成问题?这样的贫困地区,仅靠“自带干粮”,又何以为民“减负”?

  为民“减负”要思民之想。作为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多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未想,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想深想透,寻求一种让百姓享方便、得实惠的工作方法,通过真诚沟通、热心服务,让人民大众感受到温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民“减负”。

  为民“减负”要解民之难。作为干部,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坚决杜绝“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工作作风,树立“民找我办事,我尽心为之”的思想,真切了解百姓所需、所想、所求,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当大事化小、难事变易,也就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为民“减负”要办民之盼。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皆民所盼。干部要树立“民有所盼 我有所办”的为民思想,将政府的“盼”和群众的“办”结合起来,把准群众“盼”的脉搏,从解决最现实最急近的问题入手,有的放矢,让群众之“盼”成为政府“办”的标准,让政府“办”成为群众“盼”的最终解决方式。只有将“办”“盼”结合,才能减轻人们的“负担”。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乐百姓。”百姓之乐,不在于干部是否“自带干粮”“方便面”,而在于他们是否为群众做主、为老百姓谋实惠。只有做到民有所思我有所为,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才是为民“减负”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