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集中供暖是非理性选项

2013年01月06日 09:48   来源:中国网   谭浩俊

  这几年,只要天一冷,南方是否也应象北方一样集中供暖的话题就会变得很热。但是,争论都是在社会层面,政府层面并没有对这个话题进行更多的思考与研究,也没有就此作出正面的回应和答复。

  不是政府不想考虑这个问题,也不是政府没有听到社会的议论和反应,而是这个话题太敏感、太复杂,没有办法作出让公众满意的答复。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单从居民生活角度考虑,在南方推行集中供暖,是不需要作太多的思考和分析的,更不需要有意回避这个话题。问题是,集中供暖并不是简单的“民生账”,也不是简单的“经济账”,还有“能源账”、“环境账”、“可持续发展账”等。贸然作出行还是不行的回答,并付诸于行动,带来的可能是无法挽救的后果。

  众所周知,中国不仅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也是一个环境承载能力十分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很大的国家。据中国能源研究会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已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成为了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如果再推行南方集中供暖,按照目前北方集中供暖以及长三角地区取暖的方式与标准,那么,长三角地区将从目前一个冬季消耗标准煤2-2.5公斤/平方米陡然上升到16公斤标准煤/平方米,整整上升了5到7倍。一个冬天下来,所消费的能源将增加多少,将是其他方面所无法弥补的。

  更重要的,按照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上作出的承诺,如果推行南方集中供暖,将直接对承诺的兑现产生严重的影响。

  要知道,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尽管中国拿出了极大的诚意,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发达国家仍然给中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到时兑现不了承诺,不仅会对中国的世界形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与贸易往来,影响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

  虽然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如果按照中国人均计算,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几十年内,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仍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第一目标、第一方向。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虽然中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进行粗放式发展,消耗性增长,而是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重视新工艺的运用、重视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对能源的消耗、排放等,仍然会出现增量式增长。如果不能在存量消耗和排放方面做好文章,承诺就无法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因为南方集中供暖而增加能源消耗和排放,显然是失大于得、弊大于利的。

  我们承认,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前提是,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手段不影响发展大局,不给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条件尚不具备、南方群众尚可以通过空调等保证取暖的情况下,先将集中供暖放一放,待条件允许的时候再推行这项政策,我想,广大群众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更何况,按照目前南方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以及南方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具备集中供暖的条件。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目前北方实行的集中供暖方式,实际上也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就像专家所言,如果能够将北方集中供暖加以改进,由集中供暖方式转变为分户供暖、分片供暖等,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所以,对南方集中供暖的问题,还是要理性看待。至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不属于理性选项。对此,无论是媒体、专家,还是公众以及南方的群众,都应当正确对待、科学理解,而不要以点盖面,以一个方面的需要掩盖其他方面的矛盾,更不要认为,不对南方集中供暖,就不是以人为本,就是不关心民生。

  当然,对政府来说,对待群众的诉求,也应当认真考虑,积极创造条件,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率,降低其他方面的污染排放等,积极改善南方群众冬季的生活条件与水平。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