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三星等企业被罚3.53亿:中国开始对垄断说不

2013年01月05日 07:18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破除企业垄断,维持市场秩序,不能仅靠企业自觉,该出手时就出手,必要时,要敢拿起法律武器,对垄断企业课以重罚。

    中国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首张罚单——韩国三星、LG等六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因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3.53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一张价格违法罚单。

    3.53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制裁,乍听是天文数字,但就罚单金额而言并不大。针对同一违法事实,美国对这六家企业合计判处罚金12.15亿美元,还对3家企业的9名高管追究了刑责;欧盟对涉案企业判处的罚款总额为6.48亿欧元;韩国判处的罚金总额为1940亿韩元。此举更让世人看重的是,首次对涉嫌垄断的境外大企业开出大罚单的象征意义。

    毫无疑问,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法则,没有公平竞争就不会有完善的市场,然而,处于自发秩序的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竞争的自由和公平,一些市场主体总会利用法律上独享的特权、对供应来源的控制、企业间的联手等行为来实现、巩固其垄断地位,获得丰厚的垄断利润回报。曾经,我们不解一些国家强行拆分自家超级垄断企业的行为,等我们也开始饱受垄断之苦时,才明白少数企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无论对市场,还是消费者,都没有好处。

    对市场经济而言,垄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破坏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最终抑制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对消费者而言,市场垄断意味着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权利。因此,哪怕是老牌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会对企业的垄断行为坐视不理。一些国家,甚至将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视为严重的经济犯罪。

    随着我国市场的放开,各类资本主体纷纷进入我国,企业谋求垄断利润的天性逐渐暴露。尤其是一些跨国大企业,利用我国反垄断力度不足的现状,以订立协议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划分市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特点的经济垄断时有发生,从日用化工、方便面到电子产品,涉嫌垄断行为的企业不在少数。以至出现一些产品“全球召回,独缺中国”、“价格中国独高”等怪现象。

    治理垄断,约谈之外,国家发改委还曾于2011年4月责成上海市物价局调查,并对联合利华开出一张200万元的罚单。而在同时,宝洁和联合利华因在欧盟8个国家联合操纵洗衣粉价格,被处以3.152亿欧元的罚款。打击垄断力度之差别,从这组数字中足以窥斑。

    3.53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制裁,说多不多,但它毕竟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中国开始对垄断说“不”。它提醒那些有垄断偏好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要讲游戏规则,不能执行双重乃至多重标准,更不能无视中国法律。对管理者来说,重罚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只是表明了一种态度,开了一个好头而已,对境外企业的垄断行为监管依然任重道远。破除企业垄断,维持市场秩序,不能仅靠企业自觉,该出手时就出手,必要时要敢拿起法律武器,对垄断企业课以重罚。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