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完善官场制度,杜绝“逼良为贪”

2012年12月31日 09:00   来源:中国网   余燕明

  12月24日,齐齐哈尔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原中铁集装箱运输集团董事长罗金保受贿,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案。在会见律师时,罗金保称很后悔收钱,但是都是同一系统的,有的还是企业老总、书记打招呼,不能不收,不敢得罪。(12月29日《新京报》)

  作为铁道部腐败窝案的重要涉案人,罗金保贪污受贿终被押上审判席,贪官落马,当然大快人心。然而,当我们拍手叫好之时,对罗金保案的反思却绝不能止步于此。

  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罗金保涉案重大,想必免不了牢狱之灾,前途尽毁,所以其悔罪的每句话,似乎都意味深长,尤其是他向律师吐露的“肺腑之言”,更是发人深思。罗金保说“很后悔收钱,但是都是同一系统的,有的还是企业老总、书记打招呼,不能不收,不敢得罪”,在笔者看来,罗金保这番话的背后,除了为自己辩解以外,更透露出许多官员被“逼良为贪”的无奈。

  虽然任何借口都无法合理化官员的贪腐行为,然而上行下效的官场生态和心照不宣的官场潜规则,往往使得官员被“逼良为贪”。假使你混迹官场,职位高不成低不就,自然是领导说一不二,自己俯首帖耳便是。当有人给你送钱行贿,并告诉你领导打招呼让你收下,你能怎么办呢?收下吧,良心不安,有朝一日东窗事发,身败名裂;不收吧,领导打过招呼,兴许领导也收了,要是不收肯定被看成装清高,“冰清玉洁”的下属势必被领导视作眼中钉,给小鞋穿,更无望升迁、重用。此时,做官更似逆水行舟,要么卷铺盖走人,要么同流合污收下贿赂,绝无退路。权衡利弊,显然后者更有吸引力。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今的官场也是如此,昏庸腐败的领导身后,必然跟着一帮问题官员,曾经茂名市委原书记罗荫国系列腐败案涉案303名干部便是鲜活的例证。归根究底,还是监督机制的缺失与乏力。层级严苛的行政制度,官员监督多仰赖上级的自觉性,其偶然性过大,而且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更是捉襟见肘。如果上级官员昏庸腐败,不仅无法监督和遏制下级官员,更可能将下属拉下水,沆瀣一气,其结果必然是贪腐成灾。

  只有合理的制度设计才能塑造良善的公民品格,官场亦如此,合理的行政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规制官员行为。并非所有的贪官都十恶不赦、嗜财如命,有时确是因为制度不合理导致官员被胁迫、被拉下水,比如强调层级的行政制度,导致领导的权力独大,下属势必曲意逢迎,最后被“逼良为贪”也就在所难免。如何实现权力分割,又如何完善官员监督,正是突破官员被“逼良为贪”困境的核心所在。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