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美漫画/图)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一期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2月份将有约1.9万亿元的预算资金待支。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撰文表示,虽然2012年年底财政支出规模较大,但并不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突击花钱”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日本也是如此。(12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
又到年底,作为“中国式财政”的一大特点,突击花钱之风又开始在各地兴起。尽管从目前的实际看,彻底刹住这股邪风的可能性不大,但对其进行批判、研析却向来是舆论场的“主旋律”。如今,身为财政部研究人员的白景明突然抛出“年终突击花钱不违规”的高论,着实令人摸不着北。
年终突击花钱之风由来已久,并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就拿最近三年来说,2010年12月全国财政支出1.8万亿元,2011年12月突击花掉2万亿元,今年又是接近2万亿元,均接近甚至超过当年最低月份财政支出的3倍。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在于现行“基数加增长”的财政预算体系存在缺陷,导致地方陷入“不花白不花、花得越多给得越多”怪圈。
同时,由于财政支出使用情况的不透明,公众根本无法知晓其究竟是如官员所说的,“绝大部分用于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保和就业等方面”,还是如坊间谣传的,都被花在了“跑部钱进”、公款吃喝以及“开一些没有必要的高规格会议或委派一些没有必要的出差学习”上面。这种情况下,即便年终突击花钱“不违规”,难道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大手大脚吗?
作为财税政策方面的专家,白景明不仔细研究如何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弥补现行财政预算体系的漏洞,不为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而“鼓与呼”,反而大谈什么“日本也是如此”,不仅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弃之不顾,甚至连“孤证不立”的学术常识都遗忘了。试问:要是年终突击花钱没什么错,每年年底财政部干嘛还要发文严禁呢?
诚然,近年来出自专家之口的“雷语”不在少数,但像财科所这样密集炮制各种挑战公众常识言论的科研机构倒真不多见。此前,该所所长贾康、副所长刘尚希关于“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并不高”的言论也曾引发舆论震荡。不得不说,这并非什么光荣的事。因为作为一个由纳税人供养的研究机构,其本职在于研究并发现国家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而不是成为个别利益团体的代言人。
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着光辉历史、含义崇高的称谓,每一位有幸身列其中者都应该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这个智业称谓。像白景明这样以偏颇言辞搏出位,无疑是对知识分子“集体名誉”的又一次伤害,难怪媒体在介绍他的时候直接用了“财政部官员”的称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