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微博爆料称,广深铁路上的动车为旅客专供“西藏冰川矿泉水5100”,并以高价植入票价中,但矿泉水却不在车上分发,只是在候车室的遮掩角落中凭票自领,10名乘客中仅一二人知晓。13日,广东律师庞琨向铁道部邮寄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动车票价的定价依据和票价构成。(12月15日《法制周报》)
动车票价,疑似“注水”。倘若水价真正潜伏在票价之中,且偷偷摸摸地兑现,那么不止涉嫌强卖,还隐含欺诈的味道,是对消费者利益的强势侵占。就个案而言,亟需查清,给公众一个交代。同时,人们疑惑已久的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动车票价中是否还包含其他不合理的“水分”?
据媒体报道,涉事矿泉水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5100矿泉水”2010年销售收入总额的80.5%,即2.9亿元来自于中铁快运。需要厘清的是,这部分钱到底是由铁路方面埋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若是前者提供的免费服务,当然挺好,可鉴于铁老大“高票价、差服务”带给人们的固有印象,公众大多更愿意相信是自己挨宰。
所以,对矿泉水疑云,铁道部一定不能选择沉默,而应当及时回应舆论质疑,给出真相。如果是被冤枉,那就用事实自证清白;如果票价果真“注水”,更应该老实坦白,并作出整改。否则,沉默就等同于默认,即使缄口不言,也难逃脱指责。公众会觉得,做了错事还不承认,嘴脸更加丑陋,于是更加猛烈的批评风暴会随之而来。
一瓶矿泉水,惹起大风波,其实背后另有深层次的缘由。表面上,这是一瓶水的争议,内在里,却隐含着人们对动车票价定价依据知情权的渴盼。
作为垄断行业,铁路运输价格属于政府定价范畴。而根据《价格法》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听取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可见动车票价构成并非是什么机密,每一个消费者都应享有知情权。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民众而言,动车票价构成的确是一个秘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票价一向高昂,所以人们颇有微词。
如今这一瓶矿泉水,不过是一条导火索,引燃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在一个公众权利意识渐醒的时代,任何侵害公众权利的行为,都会遭受抨击,哪怕是已经习以为常的不公正现象。而舆论的抨击,需要的仅仅是一条导火索,一瓶水、一根烟、一张照片,都有可能成为这条导火索。
前些日,武汉市物价局审核当地两家供水企业的水价成本,从中挤出1.92亿元的“水分”,并将审核成果晒给民众看,受到广泛好评。不单是水价,各种公共产品价格都应该挤一下“水分”,看看到底合理不合理。于动车票价来说,也该如此,而且无论结果怎样都不是坏事:若是挤出“水分”,那么票价下降,民众因之受益;若是挤不出“水分”,则说明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显然会为铁老大形象加分。总之,挤挤更健康,还在犹豫什么?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