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提醒金融机构谨防理财产品成为“庞氏骗局”。他认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肖钢说这话并非无的放矢,最近,先有华夏银行委托理财因巨损引发群体投诉,12月13日又曝出建行代销的建信证大金牛增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期)账面浮亏超过50%,投资者质疑该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是一个陷阱。
我们姑且不去评判上述银行委托理财产品引发纠纷的是非曲直,只分析上市公司去委托理财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今年以来,在内需不畅、实业难做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的现象多了起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热衷于从事金融投资,在资本市场做“影子银行”的不在少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有136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公告共268份,涉及委托理财金额超过400亿元。委托贷款年利率最低的为12%,最高则达到24.5%,远高于一些上市公司做实业的回报率。比如时代出版就曾发公告称:公司与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签署委托贷款总协议,将自有资金6000万元委托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贷款,委托贷款年利率高达24.5%。
不仅仅是资金充裕的公司,连资金紧缺的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联发股份刚发行了8亿元公司债,便立马投资5亿元买理财产品。此举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质疑:公司发债是搞实业还是去放高利贷?不仅投资者质疑,监管层也敲起了警钟:今年8月,上交所专门就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发布报告,称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理财和委托贷款容易造成经济实体的空心化和虚拟化,同时,
高额的财务费用负担成为急需资金企业难以承担之重,容易造成贷款难还,从而加剧信贷风险。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遭遇“庞氏骗局”引发诉讼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ST波导通过交通银行宁波分行奉化支行向青海中金提供委托贷款9000万元,结果逾期未还打了水漂。又比如:今年4月,亚星锚链宣布终止总额2.5亿元、为期18个月的信托理财,原因是作为借款人的中技实业未能支付2012年一季度利息,为确保资产安全,亚星锚链只得将其告上法庭。
正如肖钢所提醒的那样,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必须谨防“庞氏骗局”。上市公司热衷于从事金融投资,看似短期内能为企业创造巨额利润,却面临血本无归的巨大风险。规范和制约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理财行为,引导其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实业中去,才是一条正路。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