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先机是对外经济战略制胜的关键

2012年12月14日 07:59   来源:文汇报   王中美

  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察觉机会,抢占先机,是各国对外经济战略制胜的关键。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强化产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既要切实维护在传统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利益,更应把握未来竞争趋势,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这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科学判断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走势、科学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球经济环境仍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近10年来,世界经济层面所展现的全球化、多极化、多元化和多层化,其动态和趋势都非常复杂,既创造机遇也提出挑战。美国金融危机和因此引起的全球经济受挫,使得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都进一步放大。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曲折艰难,欧债危机的反复恶化又影响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复苏势头。发达经济体仍然身处困境,而被寄予厚望的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开始放缓,危机影响呈现进一步扩散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年底报告中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3%,低于2011年的3.8%。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的1.6%,其中欧元区经济将出现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金砖五国”经济增长率均将低于上年。

  2012年的困难将持续到2013年,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美国的“财政悬崖”一旦处理不当,将重创全球经济信心。欧债危机点面有所扩大,可能依赖持续性调整来缓解,但短期之内无法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受到外需低迷、政策瓶颈、增长疲态和金融系统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独力承担经济复苏引擎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增长力和增长区仍然是一项需要继续寻找的重要命题。

  尽管全球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有短期提振的效果,但是财政紧缩和低就业增长仍然会影响基本面的稳定。另外,由金融危机引发了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除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已经被多边规则有所限制的措施外,各国正在积极采用一些对贸易、投资有负面影响的国内措施。多边自由化推进也因各种障碍停顿。总体来说,全球经济环境仍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创新战略上的竞争和冲突将更加激烈

  在全球经济增速连续数年放缓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都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更关注区域内外的全面竞争。当美欧等国家重提振兴制造业和再工业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渴望提升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寻找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增长点。出口竞争将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之一。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成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催化剂。当前,发达国家正利用技术优势力图维持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也在抢抓机遇,争取在全球科技创新中把握主动权。二者之间在创新战略上的竞争和冲突将更加激烈。

  中国经济规模尽管已超过7万亿美元,并有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真实经济实力尤其是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与美国等工业强国仍然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能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部分,中国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很低。若以劳动生产率、产业获益程度、产业控制力等关键指标衡量,中国距“工业强国”的目标仍有距离。

  对于中国来说,外需进一步萎缩仍然是一个问题。中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下降的同时,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出现同步甚至更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我们今天面临的出口竞争范围越来越广,除了传统的东亚国家外,东南亚、拉美、非洲等都加入了加工贸易订单的争夺行列。

  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9月5日发布《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竞争力排名在经过数年稳定上升后,今年下降了三个位次,排行第29位。依照其判断,尽管宏观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第11名的排名,中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技术采用率和劳动力市场效率等指标上的排名都有所下降。各国在提高本国竞争力上的政策竞争,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外部竞争日益激烈。

  要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新跨越

  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察觉机会,抢占先机,是各国对外经济战略制胜的关键。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贸易大国、引资大国,但仍然“大而不强”。中国的经济体量大,但是结构性问题、外贸依存度问题和增长质量问题仍然存在。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进一步的对外经贸合作中提升产业链地位,改善产业结构,是建设“工业强国”的重大问题之一。

  除了制造业外,服务业也是另一重要抓手。近期服务外包的新趋势表明,对更高附加值但更低价格的需求,将使得包括研发在内的这些服务活动,不再完全保留在发达国家。其中,离岸服务等是全球高附加值产业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大竞争优势的产业。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人才培养和服务业成本低廉化方面走得更远,那么这将形成它们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更令人关注的是,近几年科学界和经济学界都预测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人们期待在能源与信息技术领域能有革命性的突破。而哪个国家能拔得头筹,可能就意味着在未来20年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如果希望在价值链中实现升级,那么必须迈向“创新驱动的经济”。但是即使在创新驱动的阶段,关系到“效率”的教育、市场、机制等基础要素仍然具有关键作用。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强化产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既要切实维护在传统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利益,更应把握未来竞争趋势,既要察觉产业革命与技术进步的发动点,也要培育高端制造业优势。在外部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形下,要有紧迫感,要有危机意识,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新跨越。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